江头雨深泥没膝,闭门十日气欲塞。
黄茅断岸景色异,正昼狐狸啸丛棘。
骑牛小儿夸惯熟,疾走鸣鞭叩牛角。
幽人拄颊楼上坐,欲拔青蛇抉云破。
【赏析】
《秋雨三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朗州时。
首句“江头雨深泥没膝”,点出地点、时间、天气,为全诗定下基调。“泥没膝”,说明雨势之大,雨下的时间之久。“闭门十日气欲塞”一句,写诗人闭门不出门,十天没有外出活动。这两句写出了秋雨连绵不断、绵绵不绝的特点,也写出了诗人被贬后的心情,心情郁闷,郁郁寡欢。
第二句“黄茅断岸景色异”。“黄茅断岸”,即断垣残壁。“景色异”,与前文“泥没膝”相照应,写出了秋天景象的变化。“正昼狐狸啸丛棘”,在白天,听到狐狸在草丛中嗥叫,这是秋天的典型声音。
第三句“骑牛小儿夸惯熟,疾走鸣鞭叩牛角”。这句是写一个孩子骑牛的故事。“骑牛小儿”指的是一个牧童。牧童骑着自己的牛,得意洋洋地告诉别人他怎么驯服了它,并夸耀自己熟悉牛性。“疾走”、“鸣鞭”都是形容牛跑得快。而当牛突然受到惊吓,发出惊叫声时,牧童便“叩牛角”,意思是用牛角来止住牛的惊慌。这个牧童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幽人拄颊楼上坐,欲拔青蛇抉云破”。诗人在楼阁上坐着,拄着下巴。“幽人”,指隐居的人,这里泛指隐者。“欲拔青蛇”,比喻要突破束缚、摆脱困境。“抉云破”,指要冲破黑暗,拨开云雾见天日,指要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语言通俗自然,生动活泼。全诗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充分体现了民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