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访老逋,扁舟载雪过西湖。
香浮水面涵清浅,影落篷窗半有无。
玉树忽惊春漏泄,冰花相照月模糊。
谁将一段真消息,收拾归来作画图。
【注释】
- 题推篷图:题,写。画上写着《推篷图》四字,即指此诗。
- 老逋:苏轼号东坡居士,人称老坡,此处用“老逋”代指苏轼。
- 扁舟载雪过西湖:扁(pia)舟,船身狭长,故名;载雪,载着雪花。
- 香浮水面涵清浅:香,香气;浮,飘浮;清浅,清澈的水色。
- 影落篷窗半有无:篷窗户半掩,有影子投射进来。
- 玉树:梅花的别名。
- 冰花相照月模糊:月光透过冰花照在树上,形成一片模糊的景象。
- 真消息:真实的消息,这里指梅花开放的消息。
- 收拾归来作画图:收拾,整理;归,返回;作画图,指把所见景象画下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访老坡后所写,描绘了他见到的一幅美丽景色,以及他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句“记得当年访老逋”,是回忆诗人曾经拜访过老坡的情景。这里的“老逋”指的是苏轼,诗人以此表达对老坡的深深怀念之情。
第二句“扁舟载雪过西湖”,描绘了诗人乘着扁舟,载着雪花,经过西湖的场景。这里的“扁舟”和“雪花”都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通过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第三、四句“香浮水面涵清浅,影落篷窗半有无”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看到的美好景色。诗人通过“香浮水面”、“影落篷窗”等意象,将西湖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涵清浅”和“半有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景的留恋之情。
最后两句“玉树忽惊春漏泄,冰花相照月模糊”则是诗人对这一美景所产生的联想。在这里,诗人将梅花与冰花相比拟,认为它们都像是春天的气息一样,让人感到惊喜。而月光透过冰花照在树上,又形成了一片模糊的景象。这样的描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更加符合诗歌的整体氛围。
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山水之作。它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心。同时,诗人还将自己对于老坡的回忆融入到其中,使得这首作品更加富有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