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抱疚疾,泉石临膏肓。
万里不知远,十年不知长。
杖履出新罗,洞天阻重冈。
道逢王子晋,兼接李伯阳。
俱怀康又心,游息安行藏。
洞幽入元关,岩敞朝明堂。
狂夫尚方外,得领俎豆光。
珉匣承玉醴,青莲滴金浆。
天柱峙鼎足,龙门悬石梁。
目接且不暇,耳聆讵能详。
谁为蹑昆崙,无繇驾扶桑。
此岩在中土,履道胡限量。
由然罕足迹,何必谈荒唐。
赤日下西巘,朗曜生东方。
我醉车马寂,梦归乌有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游玉虚洞》。下面逐句解读:
- 我生抱疚疾,泉石临膏肓。
- 关键词解释:
- “抱疚疾”:指诗人感到内心愧疚和疾病之苦。
- “泉石”:指山泉和石头。
- “临膏肓”:指病入膏肓,难以治愈。
- 赏析:
这里表达了诗人因疾病而感到痛苦,同时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 万里不知远,十年不知长。
- 关键词解释:
- “万里”:表示距离遥远。
- “十年”:表示时间漫长。
- 赏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时间的流逝有着深沉的感受。
- 杖履出新罗,洞天阻重冈。
- 关键词解释:
- “杖履”:拄着拐杖行走。
- “新罗”:古国名,今韩国,这里代指远方。
- “洞天”:道教用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重冈”:指陡峭的山峰。
- 赏析: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崎岖山路上行走的情景,以及他向往仙境的心境。
- 道逢王子晋,兼接李伯阳。
- 关键词解释:
- “王子晋”: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之一,此处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神仙。
- “李伯阳”:唐代道士,与老子、孔子并称“三圣”。
- 赏析:
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山途中遇到了一些神秘人物,增添了旅程的神秘色彩。
- 俱怀康又心,游息安行藏。
- 关键词解释:
- “俱怀康又心”:同时怀着健康和快乐的心情。
- 赏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行中既感受到身体上的不适,也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 洞幽入元关,岩敞朝明堂。
- 关键词解释:
- “元关”:道教中的一种境界,代表进入更高层次的意识状态。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道教修行的场所。
-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进入一个幽深的山洞,那里是一个通向更高意识状态的地方。
- 狂夫尚方外,得领俎豆光。
- 关键词解释:
- “狂夫”:指不拘小节的人。
- “尚方”:古代官署名,负责铸剑。
- “俎豆”: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器皿。
- “光”:这里比喻荣耀或光辉。
- 赏析:
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世俗之外,却能享有崇高的荣誉。
- 珉匣承玉醴,青莲滴金浆。
- 关键词解释:
- “珉匣”:古代的一种容器,用来盛放珍贵的玉石。
- “玉醴”:用玉制成的酒,通常用于祭神。
- “青莲”:佛教中常用来比喻纯净无暇的心灵。
- “金浆”:金色的液体,这里可能指的是甘露。
-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享受着来自自然的馈赠,如美酒和甘露。
- 天柱峙鼎足,龙门悬石梁。
- 关键词解释:
- “天柱”:神话中的柱子,这里可能是指支撑天地的巨大柱子。
- “龙门”:黄河上的一个著名渡口,传说鲤鱼跳过此桥可以变化成龙。
-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眼前壮观的自然景观——高耸入云的柱子和悬挂在岩石上的桥梁。
- 目接且不暇,耳聆讵能详。
- 关键词解释:
- “目接”:眼睛看到。
- “耳聆”:耳朵听到。
- 赏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只能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到其宏伟与美丽,无法完全理解它的全部内涵。
- 谁为蹑昆崙,无繇驾扶桑。
- 关键词解释:
- “蹑昆崙”:登顶昆仑山。
- “扶桑”:神话中的太阳神车,这里可能指的是从东方升起的太阳。
- 赏析:
这两句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到达昆仑之巅,也无法驾驭太阳神车,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 此岩在中土,履道胡限量。
- 关键词解释:
- “此岩”:指眼前的这座山。
- “履道”:遵循道德规范。
- 赏析: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信心。
- 由然罕足迹,何必谈荒唐。
- 关键词解释:
- “由然”:自然而然的样子。
- “荒唐”:指荒唐的想法或行为。
- 赏析:
诗人认为没有必要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应该专注于自己的行动和成长。
- 赤日下西巘,朗曜生东方。
- 关键词解释:
- “赤日”:形容太阳红彤彤的样子。
- “西巘”:西边的山岭。
-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阳光照耀在西边的山岭上,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 我醉车马寂,梦归乌有乡。
- 关键词解释:
- “我醉”:诗人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之中。
- “乌有乡”: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度,这里可能指梦境中的家乡。
- 赏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美景面前陶醉,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进入了美好的梦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