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叹知己,江夏杀所依。
爱憎生逆顺,良窳缪是非。
不忧汉室仆,乃为董卓悲。
不愤奸雄术,乃谪祢衡讥。
伤哉英杰士,终为识者嗤。

【注释】

中郎:指汉末群雄之一,张鲁的养子张松,字幼安,汉末群雄之一张鲁之养子。东汉末年,张松为中郎将,镇守巴西(今四川重庆),时称“巴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璋派法正去拜见刘备,希望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让法正与庞统一起去拜访张松。张松对刘备说:“您是皇室贵胄,又掌握大权,我不过是汉朝的臣子罢了。现在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您怎么可以和他联合呢!”张松对曹操十分忌恨,他向曹操推荐了刘备,并表示愿为刘备效力。曹操听了很高兴,就命张松做豫州刺史,屯兵宛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曹操亲自征讨张鲁,派夏侯渊、张郃等率兵进逼张鲁,张鲁投降曹操。同年秋,曹操又亲征张鲁的别部,在定远道打败张鲁的军队。张松这时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张卫继承了他的职位,但不久就被曹操所杀。

杀所依:杀了张松。

爱憎:喜爱和憎恶。

逆顺:违逆,不顺从。

良窳:美丑。

缪:错也。

仆:屈服于人。

奸雄:这里指曹操。

谪:贬谪,放逐。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聊城)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

识者:明达之士。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全诗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张松对刘备、曹操的态度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心理。

第二段写张松死后,有人因他的死而感到惋惜,认为他应该被贬谪;有人则认为他不该被杀。

第三段写人们对于张松的评价,都认为他是一位有识见的人。

这首诗通过张松对刘备和曹操的态度及其后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