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胡潜老,如何药似神。
一杯才仰饮,五内觉津津。
须臾谷气次第出,博山沉麝那能敌。
胸中积滞得轻松,虽留微痛意已适。
夜来齿腭发澹味,舌根却似寒泉洗。
澹极依稀翻胃来,寒热之气想分开。
今日更乞下一帖,午后便欲得煎煨。
除痛除澹最要紧,二竖若去即安枕。
药赋烦君念一遍,轻重加减见本领。
医王之手见高处,医王兼更有佳句。
昨闻和得岑字诗,悤悤未问君已去。
诗学离骚让楚中,楚歌一起皆天风。
离奇崒嵂兼光怪,使人读之声浑雄。
豫章未必胜楚材,此事还须自问公。
费君之药亦此事,病根无日得轻利。
一捧楚诗开口笑,邪风尽入病难料。
药囊更蓄五色线,肠若断时君不见。
但闻推折擘缯声,须君下手如飞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河内(今河南焦作),出生于郑州荥阳县(今河南郑州中原区)。他是晚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且极具争议的诗人之一。
诗句逐句翻译及注释
借问胡潜老,如何药似神。
- “借问”表示询问,“胡潜老”指胡人或北方人,可能是指某位医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胡人医生的好奇和询问。
一杯才仰饮,五内觉津津。
- “五内”指的是人的内脏,这里用来形容服药后感觉身体内部充满了活力。
须臾谷气次第出,博山沉麝那能敌。
- “谷气”指的是人体中积聚的不良之气,而“沉麝”是一种香料。这句话意味着药物需要时间来发挥作用,而其他香料无法替代。
胸中积滞得轻松,虽留微痛意已适。
- “胸中积滞”指的是体内的不适感,如疼痛等。这句诗表明服药后,这些不适感得到了缓解。
夜来齿腭发澹味,舌根却似寒泉洗。
- “澹味”可能是指淡而无味的味道,而“寒泉洗”则形容了舌头的感觉像是被冷泉水清洗过一样。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某种药物的疗效。
澹极依稀翻胃来,寒热之气想分开。
- “澹极”表示药效到了极致。这句诗可能在描述服药后的身体状况,以及药物对不同症状的影响。
今日更乞下一帖,午后便欲得煎煨。
- “乞下一帖”意为请求对方给予一些药物。这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对方的援助。
除痛除澹最要紧,二竖若去即安枕。
- “二竖”指的是疾病或烦恼,“去”即消除。这句话强调了治疗疾病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带来痛苦和困扰的疾病。
药赋烦君念一遍,轻重加减见本领。
- “药赋”指的是药物配方,“加减”表示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这句可能是在建议对方仔细阅读药物配方,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医王之手见高处,医王兼更有佳句。
- “医王手”指的是具有高超医术的手,“佳句”可能是指美好的诗句。这句可能是在赞美那位胡人医生技艺高超,同时也有优美的诗句。
昨闻和得岑字诗,悤悤未问君已去。
- “昨闻”表示之前听说,“和得”可能是指创作出了一首诗歌。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对方诗歌创作的赞赏。
诗学离骚让楚中,楚歌一起皆天风。
- “诗学离骚”指的是学习《离骚》这样的经典之作,而“楚歌”则是指楚国的歌曲。这句可能是在表达对方诗歌的风格受到了《离骚》和楚国歌曲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魅力。
离奇崒嵂兼光怪,使人读之声浑雄。
- “离奇崒嵂”表示奇特而雄伟的景象,“光怪”则是指光彩奇异。这句可能是在形容诗歌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豫章未必胜楚材,此事还须自问公。
- “豫章”可能是指江西南昌一带,而“楚材”则是指楚国的人才。这句可能是在比较两者的才华,指出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楚国的人才。
费君之药亦此事,病根无日得轻利。
- “费君之药”指的是使用你的药物,“病根无日得轻利”则表示这种疾病不会很快就痊愈。这句可能是在提醒对方,使用药物需要耐心等待效果。
一捧楚诗开口笑,邪风尽入病难料。
- “一捧楚诗”指的是翻阅或欣赏楚国的诗歌,“笑”则表示心情愉悦。这句可能是在描述因为欣赏诗歌而感到心情愉快,从而缓解了疾病的困扰。
药囊更蓄五色线,肠若断时君不见。
- “药囊”指的是携带药物的袋子,“五色线”可能是指五色丝线,用于祈祷或祈福。这句可能是在祈祷药物能够帮助治愈疾病,解除痛苦。
但闻推折擘缯声,须君下手如飞箭。
- “推折擘缯”指的是用刀切割缯帛的动作,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药物的作用迅速而有效。这句可能是在赞美药物的效果快如飞箭,令人期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一位胡人医生的卓越医术和高尚品德。诗中既有对药物效果的赞美,也有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