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亦何言,人至迹愈显。
因石自高下,缘源屡回转。
莺啼阴久匝,雨霁苔犹浅。
渔父欲问津,烟中闻鸡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邹园十咏 其五 桃蹊》。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繁花亦何言,人至迹愈显。
  • 繁花亦何言:这里的“繁花”指的是春天的桃花,它们自然开放,无需言语来描述。
  • 人至迹愈显:当人们走过,桃花的花瓣被踩踏,形成了新的路径。
  1. 因石自高下,缘源屡回转。
  • 因石自高下:这句话描述了桃花树旁的石头因为地势高低而形成的自然景观。
  • 缘源屡回转:水流经过的地方,水流会绕行形成回环,这是自然的水流特点。
  1. 莺啼阴久匝,雨霁苔犹浅。
  • 莺啼阴久匝:春天时,黄莺在树上鸣叫,它的叫声在树木周围回荡,声音久久不散。
  • 雨霁苔犹浅:雨水过后,地面的苔藓依然显得湿润,还没有完全干燥。
  1. 渔父欲问津,烟中闻鸡犬。
  • 渔父欲问津:渔夫站在河边,想要询问是否有渡口可以过渡。
  • 烟中闻鸡犬: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能够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和狗叫声。

译文

桃花盛开,无需多言,人走近,花瓣被碾压,留下新的痕迹。
山石高低起伏,泉水曲折流淌,形成美丽的回旋。
黄莺婉转歌唱,声音悠扬,笼罩着树木,久久不散。
雨后初晴,地面湿润,苔藓还未完全干透。
渔夫站在岸边,寻找渡河之处,烟雾中能隐约听到远处的鸡鸣狗吠。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春日桃花的美丽与生机。通过对桃花、石头、水流、黄莺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美。诗中的“人至迹愈显”、“因石自高下”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桃花的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