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尧水入天成,闻说于今尚怆情。
讵谓九年犹未厌,顿令千命问馀生。
西山日落云犹黑,南浦风轻波复惊。
取是长河流不尽,翻疑吾泪益沧溟。

【注释】

看水灾:观看水灾。

尧水入天成,闻说于今尚怆情。

当时尧水入天成,闻说于今尚怆情。

指尧舜时代的洪水灾害。传说尧时有洪水,鲧治而无功,帝命禹治水,九年未成功,帝怒,以息壤堙山,终不能治水,禹也因水患而死。“怆”是悲伤的意思。

讵(jù)谓九年犹未厌,顿令千命问馀生。

岂知九年之后,洪水仍未消退。

讵谓:岂,却;谓:认为;犹:还是。

讵(jù)谓:岂,却;谓:认为;犹:还是。

顿:顿时,立刻。

顿令:立刻使。

问:询问。

余生:残余的生命。

顿令千命:立刻使千种生命受到威胁。

顿令:立刻使,顿然,马上。

问馀生:询问剩余的生命。

馀:剩余,剩下的。

沧溟(cāng míng):沧海,即大海。

【赏析】

《观水》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作者此时已年近半百,对政治上屡遭打击,仕途坎坷而深感悲愤。诗人在《题张司业居安道里亭子》中曾自叹:“我衰君幸宁,我老君恩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苦痛心情。他看到水灾,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此诗。

首联写尧舜时的洪水。尧、舜时的大洪水,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神话传说。据说尧时洪水横流,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没有效果,尧帝愤怒,命令用息壤填塞高山阻止洪水,结果反而让水患更加严重,最后鲧被处死。“尧水入天成”一句即指此事。这里诗人借古人之典,感叹自己遭受打击之深重。

颔联写诗人对此事的感慨。“讵谓”二字转折出诗人的思想,表明诗人认为治水之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即使花费九年时间,也无法彻底治理好水患。接着诗人以“顿令千命问馀生”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无奈。这里的“问馀生”并非指询问生命的长短,而是比喻自己在官场上的前途渺茫。

颈联写诗人面对眼前的水灾景象所发出的感慨。诗人站在西山远眺,只见太阳快要落山了,而西边的天空还黑乎乎的一片。再往南望去,南浦的波浪又惊扰起来。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尾联诗人发出感慨:“取是长河流不尽,翻疑吾泪益沧溟。”意思是说,这条大河虽然流不尽,但自己的眼泪却像沧海一样无边无际。诗人用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心中无尽的痛苦和哀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写水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