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将使别青林,节钺新承宠渥深。
中土喜瞻衣豸日,南方空切爱棠心。
河流春色登台见,嵩岳晴光倚轼吟。
不识持衡意何似,可容江省借重临。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瑶华将使别青林”,瑶华,指唐明皇;青林,指太子李亨。“中土喜瞻衣豸日”:中原大地盼望您来治理;“南方空切爱棠心”:您离开南方后令人怀念。
“河流春色登台见”,河:黄河;登台:登上高高的楼台眺望;春色:春天的景色。黄河之水在楼上流过,看到春天的景色。
“嵩岳晴光倚轼吟”,“嵩岳”,指中岳太室山;“轼”,古车上供人凭靠的横木。“嵩岳”指中岳太室山,“晴光”是晴朗的阳光。“嵩岳晴光”是指晴朗的天空和嵩山。“倚轼吟”:靠在车前的扶手上吟咏。
“不识持衡意何似”,持衡,持衡执笔,指作官执政。“衡”是秤杆,比喻官职。“衡”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秤杆。不知道持衡掌权的心意如何,“衡”指秤。“可容江省借重临”:可以允许我到江州去暂时主持政事。
【答案】
译文:
蔡白石中丞巡抚河南用韵奉赠兼谢留别
瑶华将使别青林,节钺新承宠渥深。
中土喜瞻衣豸日,南方空切爱棠心。
河流春色登台见,嵩岳晴光倚轼吟。
不识持衡意何似,可容江省借重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节钺新承宠渥深”起兴,点出送别的对象——蔡白石,并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原因(即“抚河南”)。然后,诗人又从对方和自己两个方面分别着笔写离别之情。首句“瑶华”,指的是唐明皇;次句“青林”指的是太子李亨。“瑶华”与“青林”连在一起就是“唐明皇与太子李亨告别”。接着,诗人把视线转向自己一方,“中土喜瞻衣豸日”,中原大地盼望着您来治理国家;“南方空切爱棠心”,您离开南方后令人怀念。“衣豸”指穿龙袍,“衣豸日”即穿着龙袍的日子。“南方空切爱棠心”中的“南方”是指洛阳,因为洛阳为十三朝古都,所以称“南方”。“爱棠心”指的是思念洛阳的心情。
第三联写景。“河流春色登台见”:黄河之水在楼上流过,看着春天的景色。“登台”是指登高台眺望。“嵩岳晴光倚轼吟”:嵩山在晴朗的阳光下显得分外美丽,我靠在车前的扶手上吟咏。“嵩岳”指的是中岳太室山, “霁光”是晴朗的阳光。“倚轼吟” 是指靠在车前的扶手上吟咏。这句写的是在嵩山之阴,登高远望,心情十分舒畅。
第四联直接抒怀言志:“不识持衡意何似”,持衡,掌权的意思,持衡执笔,指作官执政。“衡”是秤杆,比喻官职。“衡”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秤杆。不知道持衡掌权的心意如何,“衡”指秤。“可容江省借重临”:可以允许我到江州去暂时主持政事。“江省”是指江州,也即今江西九江市。“借重”是借助之意,指暂代官职。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它不正面描写离别的情景,而是通过送别时所赠的诗歌来表现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诗的意境也很优美,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