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无三策报明昌,漫彻金莲到玉堂。
抚己岂堪陈亮并,知人空被帝尧光。
两生欲出须周礼,千载曾经笑楚狂。
温饱平生非所愿,君臣今日系纲常。

诗句逐句释义:

  1. 初登第 - 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取。
  2. 愧无三策报明昌 - 惭愧自己没有提出三套策略来报答皇上的恩典,可能指的是对皇帝的期望和承诺。
  3. 漫彻金莲到玉堂 - 随意穿过金色的莲花,进入华丽的玉堂。
  4. 抚己岂堪陈亮并 - 自我反省是否配得上像诸葛亮那样的伟大才智。
  5. 知人空被帝尧光 - 虽然知道如何识别人才,但自己却无法得到像唐尧那样的贤德光辉。
  6. 两生欲出须周礼 - 两位有才能的人想要离开时必须遵循周朝的规矩。
  7. 千载曾经笑楚狂 - 历史上有才华的人如屈原、庄子等曾经被嘲笑或误解。
  8. 温饱平生非所愿 - 温饱的生活并非我所希望追求的。
  9. 君臣今日系纲常 - 现在君臣之间的关系需要遵循传统的纲常(道德规范)。

译文:
初次步入仕途,我深感惭愧,因为未能为皇上献上三计良策以报答他的恩情,只是随意地穿过了金莲花般华丽的殿堂。自我反思,我是否真的达到了诸葛亮那样的高度智慧?尽管我知道如何识别和使用人才,但我却无法获得如同唐尧那样的贤德光辉。两位有才能的人想要离开朝廷,必须要符合周朝的礼仪规定。历史上,像屈原、庄子这样的才华横溢之人曾受到世人的嘲笑或误解。我一直向往的是温饱的生活,而不是那种奢华和权力的追求。现在,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需要按照传统的纲常来维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生涯的感慨和自省。通过“愧无三策报明昌”展现了对未能为朝廷做出更多贡献的遗憾,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自己的期望很高,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漫彻金莲到玉堂”则描绘了作者对自己地位提升的过程,也体现了一种对权力地位的渴望与追求。

诗中多次提到了“君”和“臣”的关系,强调了君臣之间的纲常和秩序,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核心观念之一。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其背后的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尊重和维护社会秩序和规则。此外,“两生”可能暗指两位有能力的人,他们想要离开朝廷时必须遵守周朝的礼仪规定,这反映了古代官员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传统道德规范的遵守。

“温饱平生非所愿”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并不在其人生目标之内,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也反映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