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渚重湖接汉川,刘家名隔是何年。
南来北去寻常事,树杪风帆后或前。
这是在刘家隔这个地方。 复渚重湖接汉川,刘家名隔是何年? 刘家隔是什么地方? 南来北去寻常事,树杪风帆后或前。 这里是南方来,北方去,常常发生的事情。 树杪风帆后或前,这是在树枝梢上看见的,风吹着帆向后或向前行驶。
复渚重湖接汉川,刘家名隔是何年。
南来北去寻常事,树杪风帆后或前。
这是在刘家隔这个地方。 复渚重湖接汉川,刘家名隔是何年? 刘家隔是什么地方? 南来北去寻常事,树杪风帆后或前。 这里是南方来,北方去,常常发生的事情。 树杪风帆后或前,这是在树枝梢上看见的,风吹着帆向后或向前行驶。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庚戌年春赴南雍省侍,过秋后即返,有赋咏而忘稿,追忆得下十章。 次峡江 眼界俄开阔,悠然独倚蓬。暝烟藏远树,残照掠孤峰。合市人初散,邻船话不同。两年频过此,碌碌愧英雄。 注释:视野突然变得开阔,悠然自得地独自倚在篷窗旁。傍晚的烟雾遮住了远处的树木,残阳照射在山峰之上。周围的人们刚刚散去,旁边的船里人们谈论的话题各不相同。这两年里频繁经过这里,心中却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够英雄。
《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颇有赋咏而亡其稿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其三 过市汊》是明代文学家罗钦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 人家依岸浅,驿岸俯江斜。 密雨遮龙雾,奔流走象牙。 金陵何处是,白下望中赊。 明到南昌郡,徐亭扫落花。 ``` 译文: 在岸边的人家显得十分简陋,靠近驿站的岸边又低矮又倾斜。 密集的雨点遮蔽了天空中的龙雾,河水急速地流淌如同象牙一样光滑。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即今南京市。侍秋:在秋天到南都去侍奉皇帝。省侍:巡视、访问。秋半:秋分,二十四节气之一。乃还:不久就回来了。颇有赋咏而亡其稿:有很多作品,但丢失了。追忆:回想。仅得:只剩下。下十章:后十首。下: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都任监察御史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以及为官的无奈和辛酸。 “过尽白沙洲,千峰跃未休。青馀原上麦
诗句释义: 1. 小酌初成醉,扁舟已出湖。 - “小酌”指饮酒的量小,“初成醉”形容饮酒后感到微醺,开始觉得醉意。 - “扁舟”指小船,“已出湖”表示船已经离开了湖泊。 2. 乾坤双眼阔,江汉一峰孤。 - “乾坤”指的是天地之间,“双眼阔”形容宽广无边,这里可能是指视野广阔。 - “江汉一峰孤”中的“江汉”泛指长江和汉水,“一峰孤”表示一座山峰独自矗立。 3. 龙窟深通海,茅封半属吴。 -
【注释】 ①庚戌:农历正月初十。南雍:指国子学,在今南京。侍:侍奉。侍秋:即“侍春”,春天去国子学学习。②赋咏:写诗。③虞歌:虞舜之歌,《尚书·五子之歌》有“皇祖有训”之句,故用为典。④峥嵘(zhēng róng)汉业:汉朝的事业。⑤亭长:汉代地方官名。多情:慷慨悲壮。⑥义帝:指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封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所杀。⑦韩生:指韩信,曾被封为淮阴侯。⑧拔山:比喻力大无穷。⑨天明
【注释】 庚戌:唐玄宗天宝三年(748)。南雍:南都,今南京。侍秋:陪侍秋天。半乃还:半年后归来。有赋咏而亡其稿:指诗人曾作过一些诗篇,但已丢失。追忆:回忆。仅得此下十章:指只记得下面十首诗。其七:第七首。过清溪:经过清溪。 【译文】 山水池州好,风波客子愁。 可怜赵昴发,深愧宋齐丘。 忠义名长在,奸谀死即休。 致君时未晚,吊古泪还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中以“清溪”为题
【注释】 过吴城:经过吴城县的驿站,即吴城驿。 苍茫:指天色苍茫。斜:倾斜,这里指夕阳西下。 淹:同“淹”,长久。 生计:生活来源。 白沙:山间白色的沙土。 风光长似此:指景色总是如此,没有什么变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到南雍省侍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尾联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全诗用字精当,句法简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注释: 1. 过李阳河:《史记》记载,李广任太守时,匈奴曾犯边,他率军追击至李阳河(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与敌激战后,士兵死伤过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此处用其故事表达诗人对战争的感慨。 2. 围棋决胜苦:指在战争中,双方经过长时间的激战,最终以一方的胜利告终。 3. 回首李阳河:诗人回想起自己在战争中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慨。 4. 一鸟过江没,片云遮日多:形容战乱中,生灵涂炭
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庚戌春赴南雍省侍秋半乃还” - 庚戌年,即公历1640年; - 春天前往; - 南雍(位于今南京),古代的学府,这里指代学习之地。 第二句:“颇有赋咏而亡其稿” - 创作了很多诗篇; - 但未能保留下全部。 第三句:“追忆仅得此下十章” - 回忆起只有以下十章的诗句; - “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未被记录或遗失的诗作。 第四句:“其十 回途过大孤”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佳丽芜湖县”,指芜湖这个地方风景优美,景色美丽。“千年拱帝京”,形容历史悠久,千年沧桑。“树连淮浦碧,江逐海潮平”,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天地容疏拙,风波托死生”,写出了大自然的博大胸怀。“不将诗句觅,对景若为情”,写出了诗人在自然景色的感召之下
次应城县 停船湖岸路还平,野色苍茫进入应城。 中途不堪风雨恶劣,披衣仍自走到天亮。 注释:次:停泊。应城:地名,属河南。舣(yǐ):停船。中道:半路。燎(liáo)衣裳:披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应城时所作,描写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写停舟湖岸,路还平,说明诗人刚刚停船,还没有走多远。第二句写眼前看到的应城的景色,用“苍茫”来形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三句写途中遇到的风雨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至德安驻城南金泉寺”交代时间、地点。第二句“环寺山重竹树稠,绕城江曲净含秋”写寺庙和江景,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第三句“僧家亦有奔忙日,只为征骖一夜留”,描写了僧家的忙碌和作者的不眠之苦。 【答案】 译文:在城南金泉寺住下(我) 环绕着寺院的群山重重,竹林茂密。环绕着城池的是一片清澈的溪流,秋色澄明。 僧人家中也有奔波忙碌的日子,只是为了征夫的马车一夜停宿。
【注释】 1.灵光:指洛阳的灵台、明堂,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所建。 2.伊迩:即伊洛之间,指洛阳一带。 3.肥羜(yín):指肥美的羊羔。 4.芳樽:指精美的酒杯。 5.先皇:指唐玄宗。 6.移封:指分封于蜀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祝贺寿王免见派来赐酒时所作。首句写自己惭愧不能亲自到洛阳去接受寿王的赏赐;二句写自己对寿王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回忆当年唐玄宗分封在蜀郡时的盛况
【注释】 过汉川县:作者经过汉川县时作此诗。过,通过。汉川,古县名,在今湖北随州。圆耸:峰峦挺拔。映湖:倒映在湖泊中。却借川名表县名:用“汉”字来代替“汉川”,即“汉川”是因“汉”而得名的意思。官吏少:官少民安,社会安定。鹄袍(ɡǔpáo)犹喜:身穿白色官服的人还喜欢见到读书人。鹄袍,指穿着白色官服的官员;犹喜,仍然喜欢。诸生:古代称学生为诸生,这里泛指读书人。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 次蔡店驿 一饭行行两舍交,饥来仍念仆夫劳。 驿楼已近泥途隔,笑指厨烟上柳梢。 注释: - 一饭行行两舍交:在旅途中,每吃一顿饭,都要经过两座驿站。 - 饥来仍念仆夫劳:饥饿时,还想着仆人的辛苦。 - 驿楼已近泥途隔:驿楼已经接近泥泞的道路了。 - 笑指厨烟上柳梢:笑着指着炊烟飘到了柳树的梢头。 赏析:
【注释】 次汉阳 :经过汉阳。 城 下 :指汉阳的城郭。 暂停舟 :在汉阳停泊。 江树 :长江边的树木。 湖 云 :湖泊中的云雾。 一片秋 :一片秋天的景象。 千古神功 :千年来的伟大功绩。 大别 :大别山,今湖北麻城县东北的大别山脉,这里泛指汉水之源一带。 隔江 :隔江相望。 黄鹤楼 :在今武汉市武昌区黄鹤山西麓。 高楼 :高大的楼台。 【赏析】 诗的前两句“汉阳城下暂停舟,江树湖云一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