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风尘万里秋,阅江何处觅高楼。
草深欲碍游人上,林茂长容倦鸟休。
近水一湾明似玦,远山三点大如牛。
知君感慨题诗罢,满酌金罍坐看鸥。
【注释】
狮子山:在今江苏南京西南,山上有狮子洞、阅江楼等名胜。
览江楼:即阅江楼。
玦(jué):半环形玉器。
金罍(léi):古代酒器。
【赏析】
《次汪司成秋日登狮子山寻阅江楼故址韵》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在秋天登上狮子山游览,发现阅江楼旧址。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叹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先看首句“绝顶风尘万里秋,阅江何处觅高楼”。这两句描写了狮子山的高峻和秋天的景色。在这里,“绝顶”指的是狮子山的最高点,而“风尘万里秋”则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高远。同时,“阅江”是指欣赏长江的景象,而“觅高楼”则是在寻找曾经的阅江楼。这两句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狮子山的雄伟和历史的沉淀。
再看第二句“草深欲碍游人上,林茂长容倦鸟休”。这两句描述了狮子山的自然美景和游人的心境。其中,“草深欲碍游人上”描绘了草地上的茂盛植物阻挡了游人的前进;“林茂长容倦鸟休”则描述了树林茂密,鸟儿栖息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狮子山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句“近水一湾明似玦,远山三点大如牛”。这两句通过比喻和描绘,展现了狮子山的奇观。其中,“近水一湾明似玦”形容了水边的弯曲形状像一块玉璧;“远山三点大如牛”则形容了远处山峰的形状像一头耕牛。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狮子山之中。
最后一句“知君感慨题诗罢,满酌金罍坐看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欣赏。其中,“知君感慨题诗罢”意味着作者已经完成了诗歌的创作;“满酌金罍坐看鸥”则表示作者已经放下了心中的忧虑,与朋友们一起坐在船上观赏飞翔的鸥鸟。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态度。
整首诗以狮子山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描绘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