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悠扬鼓吹明,翩翩舆马快新晴。
龙亭立处山增势,鸾诰宣时谷应声。
封号光华跻四品,义方辛苦忆平生。
每怜予季宁无见,今度焚黄礼又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过施城》。

诗句释义:
拜舞能多(喜)不禁童颜朱绂(红色官服)画堂深阶庭草木通和气里闬(里巷,指平民百姓)儿童续好音(继续演奏美好音乐)紫诰(紫色诏书),直从天上落香醪(美酒)初向寿筵斟(在寿宴上敬酒)风吹幕动轻云卷矫首南山见碧岑(抬头看见南山,看到山的绿意)。
旌旆悠扬鼓吹明(旗幡飘扬,鼓乐齐鸣,声势浩大),翩翩舆马快新晴(马车飞奔,心情愉悦)。
龙亭立处山增势(龙亭站立的地方,山显得更加雄伟),鸾诰宣时谷应声(鸾凤的符节宣布天下,山谷响应着声音)。
封号光华跻四品,义方辛苦忆平生(封号尊贵显赫,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努力)。
每怜予季宁无见,今度焚黄礼又成(我常怜悯我的侄子不能见到,如今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已经完成)。

译文:
拜舞能多喜不禁童颜朱绂画堂深,阶庭草木通和气里闬儿童续好音。紫诰直从天上落香醪初向寿筵斟,风吹幕动轻云卷矫首南山见碧岑。
旌旆悠扬鼓吹明,翩翩舆马快新晴。
龙亭立处山增势,鸾诰宣时谷应声。
封号光华跻四品,义方辛苦忆平生。
每怜予季宁无见,今度焚黄礼又成。

关键词注释:

  1. 拜舞:舞蹈。
  2. 童颜:童颜未老。
  3. 朱绂:红色的官服。
  4. 画堂:华丽的厅堂。
  5. 深阶:高大的台阶。
  6. 草木:花草树木。
  7. 和气:和谐的气氛。
  8. 里闬:里巷。
  9. 续好音:继续演奏美好的音乐。
  10. 紫诰:紫色的诏书。
  11. 香醪:美酒。
  12. 风:飘动的旗帜。
  13. 轻云:轻薄的云彩。
  14. 矫首:抬头。
  15. 南山:终南山。
  16. 龙亭:龙形的亭子。
  17. 高耸入云;山势更高。
  18. 鸾诰:鸾凤之符节。
  19. 宣时:宣告天下。
  20. 应声:呼应声音。
  21. 四品:四等官职。
  22. 义方:义门,比喻家族或家族子弟。
  23. 焚黄礼:祭奠祖先的礼仪。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以“奉和圣制过施城”为题,描绘了一幅盛世景象。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家族兴旺的喜悦之情。

首联“拜舞能多喜不禁童颜朱绂画堂深阶庭草木通和气里闬儿童续好音”,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诗人通过“拜舞”、“童颜朱绂”等词语,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喜悦之情。接着,“画堂深阶庭草木通和气里闬儿童续好音”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的繁华与和谐,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欢乐、和谐的氛围之中。

颔联“紫诰直从天上落香醪初向寿筵斟风吹幕动轻云卷矫首南山见碧岑”,则将视角转向了皇帝和贵族们的生活。诗人通过“紫诰”(紫色的诏书)、“香醪”(美酒)等词语,表达了对皇帝和贵族们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风吹幕动轻云卷矫首南山见碧岑”则描绘了南山的美丽景色,为整个诗歌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颈联“旌旆悠扬鼓吹明,翩翩舆马快新晴”,则将视角转向了皇帝的出行。诗人通过“旌旆悠扬”、“鼓吹明”等词语,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壮观景象。接着,“翩翩舆马快新晴”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快速与轻松,使读者感受到了皇帝的威严与尊贵。

尾联“龙亭立处山增势,鸾诰宣时谷应声”,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景观。诗人通过“龙亭立处山增势”等词语,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紧接着,“鸾诰宣时谷应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与节奏,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繁荣、家族兴旺的喜悦之情的描绘,以及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盛世景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