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席高南斗,西斋类隐居。
窗虚蕉旋展,庭净草新除。
庙鼓时惊梦,山云每润书。
此中多乐事,谁拟问朝车。
金陵官舍四首次郭价夫司业韵 其二:
师席高南斗,西斋类隐居。
窗虚蕉旋展,庭净草新除。
庙鼓时惊梦,山云每润书。
此中多乐事,谁拟问朝车。
注释与赏析:
1.师席高南斗,西斋类隐居
- 师席:指老师的位置。
- 高南斗:形容位置高,象征学问和道德的高深。
- 西斋:此处可能指书房,也暗示清静的环境。
- 类隐居:像隐士一样的生活,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2.窗虚蕉旋展,庭净草新除
- 窗虚:窗户敞开,没有遮挡。
- 蕉旋展:蕉叶随风旋转舒展。
- 庭净:庭院清洁,没有杂草。
- 草新除:草地刚刚清除过,显得更加整洁。
3.庙鼓时惊梦,山云每润书
- 庙鼓:寺庙里的鼓声。
- 时惊梦:时常在鼓声中惊醒,象征着对外界的警惕或内心的不安。
- 山云: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每润书:每次云雾散去,都带来新的灵感或启示。
4.此中多乐事,谁拟问朝车
- 此中多乐事:这里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 谁拟问朝车:谁会想到要去询问早晨的车马呢?意味着沉浸在这种快乐中,无暇顾及其他。
赏析:
这首诗以“金陵官舍”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学者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师席高南斗”,“窗虚蕉旋展”,以及“庭净草新除”,都是对这种隐居生活的具象化描述,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庙鼓时惊梦”,“山云每润书”则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心灵的触动和灵感的降临,体现了诗歌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结尾处的“此中多乐事,谁拟问朝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和珍视,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超脱和淡然。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