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酌金陵酒,分飞二十年。
谁教宫漏底,相见烛光前。
海宇公宜寿,尘埃我未仙。
春明回首隔,犹荷故人怜。

以下是《大司寇林见素先生朝见之日余适出京承见示谒武夷精舍宿武夷自寿诗凡四首依韵奉答 其四》的逐句释义:

  1. 一酌金陵酒,分飞二十年:这里描述了与友人共饮金陵酒的场景,同时回忆起了分别已经二十年的时光。金陵酒可能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酒,象征着友情和回忆。”分飞”则形象地描绘了两人因公务或私事而不得不分开,二十年的时光在这一刻被拉长,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和距离感。
  2. 谁教宫漏底,相见烛光前: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无奈和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宫漏是古代计时器,底代表底部,这里可能是指深夜的时间。烛光前则意味着在微弱的烛光下相见。这种场景常常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象征着孤独和等待,表达了诗人对于相聚时刻的渴望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3. 海宇公宜寿,尘埃我未仙:这句话是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能够长寿健康。”海宇”可能指的是广阔的天地或者世界,”公宜寿”是对友人的祝福。”尘埃我未仙”则反映了诗人自己的谦逊和谦虚,认为自己尚未达到仙人的境界,只是凡人一个。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和祝福,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谦逊和自我定位。
  4. 赏析:这首诗是罗钦顺为林见素先生所作的一首自寿诗。通过描绘与林先生相聚的场景和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展示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一酌金陵酒”、”分飞二十年”等句子,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祝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