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鸠西飞飞,羽刷太华巅。
不饮泾灞水,不啄虞芮田。
泾灞浊自古,虞芮争几年。
浊不以清饮,争不以啄悛。
古有至治世,法在象魏县。
匍匐俯入井,如以手挤援。
木有縆锯绝,石有水钻穿。
毛中能无疵,奴亡或丐鞭。
方今浩恩波,垢涴一洗湔。
【注释】
谢侍郎:指诗人的朋友,名不详。陕西:陕西的西部,即今陕西省。按事:视察政务。
爽鸠西飞飞:指秋天时,大雁从西边向南方飞去。羽刷太华巅:指大雁在华山之巅飞翔。羽刷,用羽毛扫。太华,华山的别名。巅,山头。
不饮泾灞水:指大雁不饮水。泾灞,两河名,泾河、灞河。泾、灞二水汇流处,为长安附近。
不啄虞芮田:指大雁不吃农田里的稻谷。
浊自古:指河水自古以来就浑浊不清。泾、渭二水在陕西会合后流入渭河。泾、渭二水都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雨水,水质本来清纯,但到了下游,受两岸泥沙淤积的影响,变得浑浊起来。
争几年:指泾河、渭河争夺水源的战争。春秋时,泾河与渭河发生争执,双方相约以泾水为界,泾水北岸属秦,渭水南岸属周。
浊不以清饮:指泾河、渭河不喝清清水。比喻泾、渭二水不互相融合。
争不以啄悛:指泾河、渭河不停止争斗。喻指泾、渭二水之争久而不止。
至治世:指尧舜时期的太平盛世。法在象魏县:《史记·孝文本纪》:“文帝即位十三年,下诏曰:‘吏议务平法……今法有诽谤詈诅者,弃市。’”《汉书·刑法志》也说:“自初以来,有司尝条诸有律令罪而无正典者,皆以为报怨诬告。”可见汉代法律中已有“诽谤”罪名。象魏县,即洛阳的铜驼街,是古代集市所在之地。
匍匐俯入井:形容人卑躬屈膝的样子。如以手挤援:指用手去拉人或物,使之进入井内。
木有縆锯绝:树木被锯断,没有伤痕。比喻人的心地纯洁。
石有水钻穿:岩石被凿穿,没有痕迹。比喻人的心地坚硬。
毛中能无疵:毛发中有瑕疵,不会显露出来。
奴亡或丐鞭:奴隶逃跑了,或者被人打残。
浩恩波:广大恩德之波涛。垢涴一洗湔:污垢被冲洗干净。
【赏析】
这首诗是送朋友任陕州刺史(即唐代的陕州节度使)谢公瑾赴陕西任职时写的一首五言诗。全诗四联,每联各三句,共二十个句子。第一联写谢君西行;第二联写谢君不为泾渭之水所动;第三联借历史典故说明治国之道在于宽厚;第四联写朝廷对谢君的恩宠,并希望他洁身自好。此诗语言质朴通俗,寓意深刻明确,是一首很有思想性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