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缩复促缩,暮投主人宿。
荒垣对空池,落叶响败屋。
拈杯当炊糜,爇薪代秉烛。
如闻旁舍言,野寇或宵伏。
世虑婴我怀,默坐候天旭。
【解析】
此首七绝,写客居他乡的艰辛和对家国的忧虑。
“促缩复促缩”是说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过得真快,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暮投主人宿”是说到了傍晚的时候,只好投宿主人家。这是说客居异乡的艰难。“荒垣对空池,落叶响败屋”,意思是荒芜的墙垣对着空荡荡的水塘,飘落的树叶在破败的房舍中发出声响。这是写客居的萧条景象。“拈杯当炊糜”,意思是用手中的酒杯当炊具来烹煮稀粥,这是写客居时生活的清苦。“爇薪代秉烛”,意思是点燃柴火代替手执蜡烛照明。这是写夜晚无法安眠时的无奈。“如闻旁舍言,野寇或宵伏”,意思是好像听到了邻家传来的话音,说是野外强盗可能在夜间潜伏。这是写夜晚的不安。“世虑婴我怀,默坐候天旭”,意思是世间的事情缠绕着我的思绪,我默默地坐着等待天亮。这是写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孤独。
【答案】
译文:
日夜奔波无尽头,终于来到主人家中过夜宿。
荒芜的墙垣对着空荡荡的水塘,飘落的树叶在破败的房舍中发出声响。
手持酒杯当炊具来烹煮稀粥,点燃柴火代替手执蜡烛照明。
好像听到了邻家传来的话音,说是野外强盗可能在夜间潜伏。
世间的事情缠绕着我的思绪,我默默地坐着等待天亮。
赏析:
诗以“促缩”为题,写诗人旅途奔波之苦和羁旅思归之情。开头两句写行程之劳:“促缩复促缩,暮投主人宿”。一个“促”字,写出了旅途的劳顿,也表现出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暮投主人宿”一句,则表明了诗人投宿的目的:一是为了休憩身体,二是为了借宿歇脚。这两句看似平实无奇,其实蕴含深意。它不仅写出了旅途的劳顿,还表现了诗人急于投宿、急于回家的心情。
中间四句写旅途所见之景:荒凉的围墙对着空荡荡的水塘,飘落的树叶在破败的房舍中发出声响。“拈杯当炊糜”一句,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苦,又表现了诗人借酒浇愁、自我安慰的心态。“爇薪代秉烛”一句,既写出了夜晚的黑暗,也写出了诗人无法安眠的苦闷。“如闻旁舍言,野寇或宵伏”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又表现了诗人对安全的担忧。“默坐候天旭”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黎明到来的期盼,又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末两句写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家国大事的关心与忧虑。“世虑婴我怀”,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患意识,又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默坐候天旭”一句,既是他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在等待黎明到来时的心境写照。
这首诗语言平实质朴,但意境深远;情感深沉内敛,但表达真挚感人。全诗通过对旅途所见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大事的关心与忧虑。同时,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