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樵老翁居海岛,自言不及山樵好。
山樵伐木归作薪,隆冬满室回阳春。
海樵网得珊瑚树,灶底欲燃燃不去。
日将空腹对家人,敢向山樵论饱饫。
中兴天子元会辰,大开阊阖罗九宾。
敕使四方求宝货,海樵尚食山樵饿。
【注释】:
- 海樵吟:指诗人自题。海樵老翁居海岛,自言不及山樵好。
- 山樵:指山中采樵人。
- 隆冬:寒冷的冬天。
- 珊瑚树:珊瑚是一种珍贵的宝石,也泛指各种珍贵的东西。
- 灶底欲燃燃不去:灶火在燃烧,但因为燃料不足而无法持续燃烧下去。
- 日将空腹对家人,敢向山樵论饱饫:太阳即将下山,诗人面对着家人,却不敢和山中的樵夫比较谁更富有(饱饫),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生计问题。
- 中兴天子:指唐玄宗李隆基,他当政时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是唐代的中兴之主。
- 大开阊阖罗九宾:皇宫的大门敞开迎接四方来宾,场面盛大。
- 敕使: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求宝货:搜寻珍奇宝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海中和山上两个樵夫的不同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生活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两种生活境遇的理解和感慨。
诗人以“海樵”与“山樵”作为对比对象,描绘了两位樵夫不同的生活状态。山中的樵夫砍伐木材回家取暖,而海边的樵夫则因缺乏燃料而无法让炉火燃烧。这种对比突出了两种生活方式的差异,并揭示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诗人通过对两种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不同看法。他认为,虽然山中樵夫的生活相对安逸、富足,但他们却面临着燃料不足的问题;而海边的樵夫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大海的馈赠。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人通过对两种生活状态的描述,传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他认为,朝廷应当体恤百姓的疾苦,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也应该关注那些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人们,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和支持。这种关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两个生活境遇的描写、对两种不同观点的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一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