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逆风牵百丈,官舸真同上天上。
后笞前咤舆皂狞,努力揽牵谁敢放。
人喜牵夫歌牵歌,不知此中哀怨多。
何日黄流变黄土,牵夫得免奔波苦。
【注释】
上水逆风牵百丈:指在逆风中,牵夫拉着百丈长的船。上水指顺流而下的水上运输。
官舸真同上天上:官府所乘的船只好像要飞到天上一样。
后笞前咤舆皂狞:后面鞭打前面的车夫,车夫们非常惊恐。舆皂狞,官吏车夫和皂隶车夫,指当时官场中的车夫。
努力揽牵谁敢放:大家都使劲拉船,谁也不敢放松。
人喜牵夫歌牵歌:人们喜欢听到这种歌声。
不知此中哀怨多:不知道这种歌声中所包含的是哀怨之情。
何日黄流变黄土: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悲惨的命运?黄流,大江。黄土,黄土高原。
牵夫得免奔波苦:使拖车的夫子能够免去奔波之苦。
【赏析】
《牵夫谣》,乐府诗题。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恶劣的条件下艰苦斗争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劳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幸福的向往。全诗意蕴深刻,感情强烈,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写船工逆水拉船时艰难的处境。“上水”是顺流,“下水”则是逆风。船工逆风拉船,可见其艰辛。“牵百丈”表明船上所载货物很重。“官舸”,是指官府所乘的船。这一句说明官府的船只也同民间船只一样在逆水而行。“真同上天上”则进一步写出了船工的艰难处境。“上天上”,形容逆水行舟之难,而与“官舸”相对,又突出了民间船只的艰难。
二、三句写船工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拉船的情形。“后”“前”都是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后笞前咤”是说鞭打前面的人,呵叱后面的人。“舆皂”即轿夫,“狞”是凶恶貌,“舆皂狞”指车夫。这些车夫因为害怕而不敢松手。“努力”两句写他们奋力拉船的情景。“揽牵”,用力拉扯牵引。“谁敢放”意思是说,大家拼尽全力去拉,谁也不敢放手。这一层意思由“后笞前咤”引出,更见船工们的辛苦,也更见他们的团结一致。
四、五两句写船工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仍能乐观歌唱。“人喜”是说人们喜欢听歌,也就是欣赏劳动人民的歌声;“牵歌”,即唱歌。这里既写出了歌声的内容,也写出了歌声的作用。“歌”是歌颂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牵歌”即歌颂劳动人民克服困难的斗争精神。“不知此中哀怨多”,是说人们只知道唱歌,却不知道歌声中所包含的是哀怨之情。这一层的“不知”,既写出了人们只看到歌的表面而看不到歌的内容的心理特点,也写出了船工们内心的哀怨之情。
六、七句写船工们希望改变这种悲惨命运的愿望。“何日黄流变黄土”是说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悲惨的命运呢?“变”是变化的意思。“黄流”指大江。“黄土”指大路。这句意思是说,何时才能改变江河的险阻和道路的坎坷,使劳苦大众过上安定的日子呢?“黄土”是黄河的别称,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国交通的主要干流。“黄土”二字,不仅点出了黄河的险阻,而且暗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同时寄寓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牵夫得免奔波苦”,是希望劳动人民能免除长途跋涉之苦,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它概括了全诗内容,也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却把一个劳动人民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工作、积极斗争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感人。诗人抓住船工们拉船这一典型场景,通过对这一场面的细致描绘,深刻地揭示了劳动人民不畏艰险、顽强斗争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操;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