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何似暮春登,复嶂回峦翠且层。
岩菊有霜行可采,寺门无雨坐堪凭。
情知幻境谁非客,恍记前身我是僧。
闲上法台翻贝叶,天花不见土花凝。

注释:

八月二十日游千佛寺二首 其二

晚秋:秋天的末季,即九月。

登:登山或登高。

嶂回峦:重叠起伏的山岭。

翠且层: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岩菊:山中的菊花,泛指山野之花。

霜行可采:因霜降而结出的果实,可供采摘食用。

坐堪凭:可供人倚靠的地方。

客:过客。这里指诗人自己。幻境:佛教术语,指虚幻的境界。

前身:前世。僧:出家人。

天花:佛经中所说天上的吉祥云。土花:地上生长的花朵。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公元81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在长安千佛寺题写的作品之一。

首联:“晚秋何似暮春登,复嶂回峦翠且层。”

意思是:晚秋时节不如暮春时节登高远望;山峰重叠,景色秀丽,层层叠叠。

颔联:“岩菊有霜行可采,寺门无雨坐堪凭。”

意思是:山中的菊花已经过了霜降,可摘取食用;寺内没有下雨,可以倚靠寺院的大门休息。

颈联:“情知幻境谁非客,恍记前身我是僧。”

意思是:我明白这不过是幻境,哪里有什么超脱尘世、超凡脱俗的境界呢;我恍惚间想起了自己的前世曾是僧人。

尾联:“闲上法台翻贝叶,天花不见土花凝。”

意思是:我闲着无事登上法台,翻检佛经;但天空中却没有飘洒下如天花般的花瓣。

这是一首描写游览千佛寺的诗。首联写景,写登高所见;颔联写寺内的景物以及自己的感受;颈联抒发感慨,说自己明白这只是幻境;尾联写自己在寺庙里闲逛,并表达了对佛经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