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河岳兴文地,晴霁登临壮此楼。
沙海碧云偏趁日,桂林清露忽惊秋。
玉衡冰鉴堪谁并,紫燕龙媒正尔求。
解道草茅先许国,几人能抱范公忧。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诗句释义:古今河岳兴文地,晴霁登临壮此楼。
- 古今河岳:指自古以来的山川和伟大的建筑,如泰山、华山等。
- 兴文地:指文人聚集之地,常比喻文化或学术的中心。
- 晴霁登临:形容天气晴朗时登山游览的景色。
- 壮此楼:表达登上这座楼所带来的壮丽感觉和情感上的振奋。
译文:从古到今,山川和伟大建筑都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晴朗的天气让人们能够登上此楼,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建筑的宏伟。
注释:
- 院锁帘垂白日幽:形容庭院深深的感觉,窗帘垂下,使得阳光无法照射进来。
- 为谁乘兴独登楼:询问是谁在这样的情境下独自登楼,表达了某种孤独的情感或是为了寻找灵感而独自行动。
- 地平嵩岳窗中出:描绘了山峦起伏的景象仿佛从窗户里看出去一样,嵩山是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
- 天倒黄河槛外流:形容黄河之水从高高的栏杆外流淌下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壮观。
- 坐对炉烟云并起:坐在室内,面对着升起的烟雾和飘动的云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醉摇霜笔树还秋:形容在秋天的景色中,用颤抖的手拿着笔写诗,树叶开始变色,秋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 赏析:此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和艺术创作的灵感。诗中的“登明远楼”不仅仅是一个地点,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象征着作者渴望超越尘世纷扰,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美学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学气息和个人情感,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李梦阳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