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嶂崔嵬云雾升,泰山灵秀古今称。
百千万地岂重有,三十八年才一登。
贝殿深春来供客,松崖落日下樵僧。
中天夕磬泠泠发,知在烟峦第几层。
诗句释义:岩嶂崔嵬云雾升,泰山灵秀古今称。百千万地岂重有,三十八年才一登。贝殿深春来供客,松崖落日下樵僧。中天夕磬泠泠发,知在烟峦第几层。
注释详解:
岩嶂崔嵬云雾升:“岩嶂”指的是高大险峻的山石,“崔嵬”形容其高耸入云,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云雾升”则暗示着山间的云雾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幽静。
泰山灵秀古今称:“灵秀”指泰山自然景色的迷人之处,“古今称”则说明这种美景自古至今都备受赞誉。这一句突出了泰山无与伦比的自然之美。
百千万地岂重有:“百千万地”泛指无数地方,而“岂重有”表达了泰山的独特性,意即其他地方难以比拟。
三十八年才一登:这里用“三十八年”来表示攀登的难度,意味着能够到达山顶的游客非常少。同时,“才一登”强调了登顶的不易和珍贵。
贝殿深春来供客:“贝殿”可能是指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深春来供客”描述了春天时节,宫殿内花卉盛开,为来访者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这里的“供客”可能是指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松崖落日下樵僧:“松崖”指的是松树覆盖的崖壁,“落日下樵僧”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几位樵夫正在砍柴的宁静景象。这两句诗共同勾勒出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自然图景。
中天夕磬泠泠发:“中天夕磬”可能是指在傍晚时分,寺庙中传来的钟声。“泠泠发”形容钟声清脆悠扬,给人以心灵上的洗礼和平静。
知在烟峦第几层:“烟峦”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第几层”则是一种设问,表达了对于登山过程中所经历风景层次的好奇和探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诗人边贡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泰山的山川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首既赞美自然又抒发情感的佳作。诗中不仅体现了泰山的自然美,还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泰山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