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祠畔一凭阑,绝顶风高夏亦寒。
北去尘沙通瀚海,西来天地是长安。
青云迥隔三千界,白日平临十八盘。
似有飞仙度幽壑,凤笙声袅佩珊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如下:
登岳次刘希尹韵四首其三
玉皇祠畔一凭阑,绝顶风高夏亦寒。
北去尘沙通瀚海,西来天地是长安。
青云迥隔三千界,白日平临十八盘。
似有飞仙度幽壑,凤笙声袅佩珊珊。
注释:
- 玉皇祠畔一凭阑,绝顶风高夏亦寒。在玉皇祠的旁边,我独自凭栏远望,即使站在山顶上,风吹得也依然寒冷。
- 北去尘沙通瀚海,西来天地是长安。往北可以通向沙漠,那里是一片辽阔的海洋;向西望去,天地间就是那繁华的城市长安。
- 青云迥隔三千界,白日平临十八盘。天空中的云彩仿佛与天界相隔了三千个世界,阳光照在十八盘上,使得道路显得平坦。
- 似有飞仙度幽壑,凤笙声袅佩珊珊。就像有仙人在穿过深谷,吹着笙歌,声音悠扬而清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岳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首句“玉皇祠畔一凭阑”,诗人站在玉皇祠的旁边,独自凭栏远望。虽然站在高处,但风吹得仍然寒冷,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第二句“北去尘沙通瀚海,西来天地是长安。”则表达了诗人对地理方位的观察。他向南可以通往沙漠,向北可以直达海洋,向西则是繁华的城市长安。这种开阔的视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活动的伟大。
接下来的两句“青云迥隔三千界,白日平临十八盘”进一步描绘了登山途中的景象。诗人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以及蜿蜒曲折的山路。这些景物都给人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感觉,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似有飞仙度幽壑,凤笙声袅佩珊珊”则将诗人的想象引入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仿佛看到了仙人在穿过深谷的情景,同时听到了笙歌的声音。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使人感到内心的平和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登岳过程中所见景象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山水为背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