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北郭门,旷望北邙里。
白杨何萧萧,悲风鸣野水。
荒径饶蒺藜,狐狸窜其垒。
遥听振铎歌,旁瞻匍匐子。
素车及丹旐,累累冢相似。
汉骑投秋藓,秦马悲寒枳。
不辨贤与愚,安知誉复毁。
来者胡纷纷,同尽丘山阯。
一谢春阳徂,永闭幽宫止。
借问平生亲,持杯昨谁是。

【注释】:

  1. 《古诗十九首》是一首乐府诗,共一百九十二句四百六十九字,内容多写游宦飘零之感、离愁别恨之苦、世态炎凉之慨。此为其中一首的第二十八首。
  2. 北郭:城北的外城墙。
  3. 旷望:远望。
  4. 白杨:白色的杨柳。
  5. 萧萧:形容风声凄厉的样子。
  6. 野水:野外的水。
  7. 荒径:荒芜的小路。
  8. 蒺藜(jí lí):带刺的高草。
  9. 窜:窜逃。
  10. 振铎歌:用金属铎击打发出的声音,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进退,这里泛指行军。
  11. 匍匐子:指在战场上奔跑的士兵。
  12. 素车:白色车子,古代丧事用的车子。
  13. 丹旐(zhào):红色旗帜,古代丧事所用。
  14. 冢相似:坟冢相似。
  15. 汉骑:指东汉末年的骑兵。
  16. 投:投入。
  17. 秋藓(shǎn):秋天长出的苔藓。
  18. 寒枳:冬天结的果实,也指冬天。
  19. 贤与愚:贤明的人和愚昧的人。
  20. 誉复毁(wǔ zhuì):好名声和坏名声。
  21. 纷:众多貌。
  22. 丘山:小土丘。
  23. 谢春阳:告别春天的阳光。
  24. 幽宫:指墓穴。
  25. 问:问候,询问。
  26. 平生亲:平生的朋友。
  27. 持杯:拿着酒杯。
    【译文】:
    清晨出北郭门,放眼望北邙山里。
    白杨树多么萧萧哀鸣,悲风呼啸吹响野河水。
    荒芜小路布满了蒺藜,狐狸从墓穴中逃跑。
    远远地听到战鼓号角声,旁观着士兵们奔逃。
    送葬的车拉着素色的丧车,挂着红色的丧旗。
    遍地都是坟墓相似模样,汉朝的战马在秋季的泥土里,秦始皇的战马在寒冷的树枝上。
    不能分辨谁是贤人谁是个愚者,又怎能知道一个人的好话坏话?
    来的人纷纷而聚,都到这丘山埋葬了他们。
    向春天告别后离去,永远闭关不再归来。
    借问你与我是什么亲戚关系,昨天是谁举杯相劝?
    【赏析】:
    这首诗作于建安十年(205年),当时曹操正率军南征荆州,路过洛阳,诗人感慨生死无常,写下这首《薤露行》。“薤(xiè)露”即蒿蒜,古人认为薤蒜可食,故以之代酒,表示祭祀之意。《薤露行》是一首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内容多写游宦飘零之感、离愁别恨之苦、世态炎凉之慨。此为其中一首的第二十八首。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清晨出北郭门,遥望北邙山里的景象。北邙山在河南洛阳附近,是洛阳一带的名胜古迹,山上有许多坟墓,所以叫邙山。诗人在这里遥望,可见他心情的落寞惆怅。“白杨何萧萧”,描写白杨树的枝叶萧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易逝、时光流逝的感叹。“悲风鸣野水”,描写风吹过野外的水,使水波荡漾,发出呜咽的声音,更增添了凄凉的气氛。这两句诗渲染了全诗的背景气氛,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情感作了铺垫。
    诗人描绘了路上的情景。“荒径饶蒺藜”,意思是荒凉的道路布满了蒺藜,这是在说道路艰难坎坷;“狐狸窜其垒”,意思是狐狸从墓穴中跑出来,这是在说墓地荒凉破败。这两个画面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荒凉的场景。“遥听振铎歌,旁瞻匍匐子。”的意思是远远听见战鼓震响,旁边看到士兵们奔跑的身影。这两句话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不满和担忧。
    诗人描绘了送葬的队伍:“素车及丹旐,累累冢相似。”意思是白色的车子拉着红色的丧幡,到处是相似的坟墓。这里的“素车”指的是送葬用的白色车子,“丹旐”指的是丧旗,是古代丧事所用的旗帜。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同时,“累累冢相似”这个词语还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生命的摧残。
    最后两句诗是全诗的核心部分:“汉骑投秋藓,秦马悲寒枳。”意思是汉族的骑兵投入秋霜中的苔藓,秦朝的战马在寒冷的树枝上悲鸣。这两句话通过对比汉、秦两个朝代的战争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两句话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更加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它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它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