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谓贫多暇,笺诗更解玄。
业随当代后,痴到古人前。
瓶满陶潜粟,囊馀杜甫钱。
愿奢谁过此,老我只丹铅。
【注释】
- 茅檐杂诗:作者自号“茅檐”,其诗多写生活琐事,此为其中六首之一。
- 孰谓贫多暇:哪能说贫穷的人没有空闲时间来写作诗歌呢。
- 笺(jiān)诗:指写诗作文。笺,用青丝线缝缀的纸,这里指书信。
- 解玄:通晓玄理。
- 业随当代后:自己的学问和事业在同代人之后。
- 痴到古人前:自己的学识和见识比古人还要浅陋。
- 瓶满陶潜粟:比喻自己穷困潦倒,就像晋陶渊明一样,空瓶子里装满了米。
- 囊馀杜甫钱:形容自己穷困,像唐朝诗人杜甫那样,口袋里剩下的钱不多。
- 愿奢谁过此:谁能享受这样的奢侈?我的愿望是过着清苦的生活。
- 老我只丹铅:年纪大了,只能依靠着笔砚和纸张。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孰谓贫多暇,笺诗更解玄”,意思是说,谁说贫困就闲得没事干呢?即使如此,我也能用笔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笺诗”即写诗作文,“解玄”是指懂得其中的玄妙之处。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兴趣以及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
颔联“业随当代后,痴到古人前”,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自己的学问和事业在同代人之后,而自己的学识和见识却比古人还要浅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卑感,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颈联“瓶满陶潜粟,囊余杜甫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他就像晋代的陶渊明,虽然有着满瓶子的钱粮却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又像唐朝的杜甫,口袋里剩下的钱并不多。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向往。
尾联“愿奢谁过此,老我只丹铅”,表达了诗人对于奢华生活的不屑一顾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执着追求。他认为只有过着清苦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写出更好的诗歌来。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才华和理想。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更加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