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从京国去,把袂此宵分。
不识西山色,何如南浦云。
阁中思帝子,日下借神君。
别后能为政,佳声到处闻。

注释:

  1. 言从京国去,把袂此宵分。——你即将离开京城,今晚我们挥别。
  2. 不识西山色,何如南浦云。——我不认识西山的景色,不如南浦的云彩美丽。
  3. 阁中思帝子,日下借神君。——我在阁楼上思念皇帝,阳光下向神明祈祷。
  4. 别后能为政,佳声到处闻。——分别之后能够担任好职务,好的政绩传遍各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写于他任苏州刺史期间。诗人送别友人苏孺子出仕,作诗相送,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
    首联写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友情。“言从京国去”,指朋友要离开了京城,京城是国家的中心,离京城而去意味着要远离朝廷,这自然引起了诗人的关切。“把袂此宵分”中的“袂”是指衣袖,这里用来代指手。诗人和朋友在今夜告别,所以用“袂”字来表达这种感情。“把袂”一词出自《楚辞·招魂》,其中“把”意为持着;“袂”即衣袖,此处用以形容朋友临行时依依不舍之情。
    颔联写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不识西山色”,指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西山是长安附近的著名风景名胜区,诗人在此地长大,对于那里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当朋友离开京城、远赴他乡时,诗人却无法识别西山的景色,因为此时他已经不在京城,而西山也成为了远方的风景。“何如南浦云”,南浦是苏州附近著名的江边景点,也是文人墨客常游之地。诗人在这里送别友人,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担忧。他认为无论走到哪里,都比不上家乡的云彩。这里的“南浦”既是地名,也是象征,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和牵挂。
    颈联写诗人在京城思念皇帝。“阁中思帝子”,“帝子”指的是皇帝的儿子,这里指唐宣宗李忱。诗人在京城任职,常常有机会与皇帝相见,因此他时常想念皇帝。而在京城之外,他就见不到皇帝本人了。“日下借神君”,这里的“神君”是指神话传说中的神仙或神灵,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皇帝的权威和地位。诗人在京城工作期间,有机会接触到皇帝和朝廷的各种事务,因此他经常思考皇帝的问题。而在京城之外,他就见不到皇帝了。
    尾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别后能为政”,意思是希望朋友在离开京城之后能够担任好职位,为国家效力。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佳声到处闻”,意思是希望朋友的政绩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人们口中流传的佳话。这也是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对官场生涯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同时,诗歌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关心国家和社会、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