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暇懒偏宜,芸窗落照移。
未能抛绂绶,且复叹栖迟。
客况青藜在,乡心白雁知。
诛茅曾四百,惭负岭云期。
冬日杂咏 其九
官暇懒偏宜,芸窗落照移。
未能抛绂绶,且复叹栖迟。
客况青藜在,乡心白雁知。
诛茅曾四百,惭负岭云期。
此诗是明代诗人韩日缵所作的《冬日杂咏》。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官闲之时的悠然自得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并附上赏析:
官暇懒偏宜:表达了作者在闲暇之余,偏爱这种安逸的生活状态。”官暇”指的是官员的空闲时间,”懒”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而”偏宜”意味着这种状态更适合自己的性格或需求。
芸窗落照移: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窗前的灯光被投射的影子所移动的景象。这个细节生动地表达了室内的宁静气氛,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即将结束的意境。
未能抛绂绶:这里的”绂绶”指的是古代官员佩戴的红色丝带,象征着官职。”未能抛”反映了作者对于职责的执着,即使闲暇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责任。
且复叹栖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叹息。”栖迟”意味着停留、停滞不前,这里可能暗指作者因为职务繁忙而感到的暂时的停歇。
客况青藜在:这里的”青藜”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形容孤独或寂寞。”客况”则是指旅居他乡的情况,整个句子传达了一种远离家乡的孤独感。
乡心白雁知:以大雁归巢的意象来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白雁知”意味着大雁能感知人的思乡之情,从而引发出对家乡的怀念。
诛茅曾四百:这句中的”诛茅”指的是建造房屋,”曾四百”可能意味着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努力。这里的”惭愧负岭云期”表达了一种愧疚感,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来成就一番事业。
韩日缵的《冬日杂咏 其九》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安静、沉思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即使在忙碌的生活里,也能保持一份内心的平和与远方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