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玉裁成偃月形,偏宜煮雪向岩扃。
虚心未许如灰死,古色人看似汗青。
偶免樵柯供土锉,尚疑清籁和陶瓶。
达人曾拟同天地,上有秋虫为篆铭。
诗句解读:
- 竹炉 - 诗中提及“竹炉”可能指的是一个以竹子为材料的炊具,常用于煮茶或煮水。
- 绿玉裁成偃月形 - “绿玉”可能指的是一种绿色的玉石制成的器皿,如古代的玉壶等。“偃月形”则是指形状像弯月的容器。这种形容表明了该器具的形状和质地。
- 偏宜煮雪向岩扃 - “煮雪”形容的是使用这个炊具煮水时,水汽上升,如同雪花飘落一般。而“岩扃”则是指山间的洞穴或者岩石的缝隙。这一句可能是在描绘使用这个炊具煮水时,周围环境的自然美景或者声音。
- 虚心未许如灰死 - “虚心”可能指的是竹制炊具的空心结构。“如灰死”则形象地描述了竹质炊具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可能会变得磨损甚至破碎。这一句表达了对于这种炊具耐用性的赞赏。
- 古色人看似汗青 - “古色”可能指的是炊具的颜色,它呈现出一种古老的、古朴的感觉。“汗青”则是古代书籍的别称,这里可能是指这个炊具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意义。这一句表达了对这个炊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同。
- 偶免樵柯供土锉 - “樵柯”是砍柴的工具,这里用来比喻简陋的物品或者工具。“供土锉”则是指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一些简单的工具。这一句可能是在描述制作陶器的简单过程。
- 尚疑清籁和陶瓶 - “清籁”可能是指清幽的声音,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某种和谐或者宁静的氛围。“和陶瓶”则是指陶瓷制的瓶子,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瓷器。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这种瓷器美感的赞赏。
- 达人曾拟同天地 - “达人”可能是指有见识的人,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同天地”则是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态度。
- 上有秋虫为篆铭 - “上有”可能是在强调某种存在或现象的重要性。“秋虫”则是指秋天的虫子,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某种特定的事物或者情境。“为篆铭”则是指被刻上文字,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或者意义。这一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某种象征性的事物或者意义的认同。
译文:
绿玉裁剪成偃月形状,特别适合煮雪到岩壁缝隙。
虽然外表已经磨损,但内心依然坚固;外表古老,却似汗青。
偶尔避免使用砍柴的工具来研磨泥土,怀疑是否还有清脆的声音与陶瓶相和。
有识之士曾想与天地合一,上边似乎有些秋虫雕刻的文字作为记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将一个简单的竹制炊具描绘得栩栩如生。首句中的“绿玉裁成偃月形”,不仅描绘出了炊具的形状,也赋予了炊具以独特的美感和气质。而接下来的几行,诗人通过对炊具的使用场景、外观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这个炊具的形象。
诗中还融入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例如,“虚心未许如灰死”这句话,不仅是对炊具耐用性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精神的一种肯定。此外,“古色人看似汗青”这句话,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这些思考和感悟,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物品的描述,更是对生活、对历史、对文化的一种深入反思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