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萧山寺,岧峣在越溪。
风传钟远近,云接树高低。
别去情无己,重寻路不迷。
何时乘老兴,登眺策青藜。
解析
诗句
- 极目萧山寺,岧峣在越溪。:诗人极目远眺着萧瑟的山寺,高耸入云。
- 风传钟远近,云接树高低。:风吹动着远处近处的钟声,与树影相接,描绘出一幅和谐的画面。
- 别去情无己,重寻路不迷。:离别时心情无法自持,重新寻找时道路却不会迷失。
- 何时乘老兴,登眺策青藜。:什么时候我能够乘兴登高眺望,手持青藜杖,感受自然之美。
翻译
- 在萧瑟的山上寺庙中,高耸直冲天际。
- 风吹过远方和近处的声音,树木高低错落有致。
- 离别时的情愁让人难以自持,但重游时却不会迷路。
- 何时能乘着我对自然的热爱,登高望远,手持青藜杖?
注释
- 极目萧山寺:极目望去,指的是远望。
- 岧峣:高耸的意思。
- 越溪:地名,位于越地的溪流。
- 风传钟远近:通过风来传播钟声,声音传得很远。
- 云接树高低:形容云雾缭绕在高大的树木之上。
- 别去情无己:离别时的心情无法控制。
- 重寻路不迷:再次找到回去的路时,没有感到迷茫。
- 乘老兴:指利用自己的年长和兴趣。
- 登眺:登高远望。
- 策青藜:拿着青色的藜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次旅途中发现的一座山寺以及他在其中的感受。首句“极目萧山寺,岧峣在越溪”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山寺的仰慕之情,山寺之高远、之秀美跃然纸上。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寺中的钟声随风传来,与山间树木相互辉映的美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偶遇的珍惜,以及他对自然的深厚情感。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欣赏和感慨人生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