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书一统圣皇恩,至泽均沾四海滨。
作客远看淮甸月,放舟剩载武林春。
伤心桃李随流俗,回首乡关少故人。
便欲乘舟赋归去,云山依旧是比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次姚江散人”为第一句,交代了写作此诗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身份。“车书一统圣皇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统一大业的颂扬之情。“至泽均沾四海滨”一句,抒发了自己对皇帝仁政的感激之情。“作客远看淮甸月,放舟剩载武林春”两句,描绘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凄凉之景,流露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伤心桃李随流俗,回首乡关少故人”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伤之情。“便欲乘舟赋归去,云山依旧是比邻”两句,表现了诗人想要归隐山林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感情升华之笔,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的愿望。

【答案】

①车书一统圣皇恩——统一大业,皇帝的仁政;②至泽均沾四海滨——百姓得到恩泽;③作客远看淮甸月——漂泊在外,远离家乡;④放舟剩载武林春——游赏江南美景;⑤伤心桃李随流俗——忧国忧民之心被世俗所污染;⑥回首乡关少故人——想念故乡的亲人;⑦便欲乘舟赋归去——归隐山林,回归自然;⑧云山依旧是比邻——希望归隐后能与大自然亲近,与云山为伴。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前四句写自己渴望归隐的心情。“车书一统圣皇恩”,表达出统一大业,皇帝的仁政使四海归一的盛世局面,诗人内心无比喜悦。“至泽均沾四海滨”,“泽”,恩泽、德泽,指皇帝的恩典普施于天下;“均”,“沾”,普遍地得到;“四海滨”,泛指全国各地;“至泽”即至高无上的恩泽,普施四海,让天下人都得到了恩泽。诗人以此表达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后两句写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凄苦之境。“作客远看淮甸月,放舟剩载武林春”,诗人在异乡漂泊,远望淮甸(今江苏淮安一带)的月亮,感叹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放船载着春天来到江南水乡,却只能感受到一种落寞之情。后两句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自己漂泊异乡、思念故土的愁绪。第三、四句写自己对官场的不满。“伤心桃李随流俗”,诗人用“伤心”二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明自己已经对官场失去了信心;“桃李”指朝廷的官员,“流俗”即庸俗之人,诗人认为这些人都只是追逐名利而丧失了操守,不能与自己相匹敌。“回首乡关少故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渴望归隐山林的心情。“便欲乘舟赋归去”,诗人渴望能够像《归去来兮辞》中的陶渊明那样,乘舟归隐;“云山依旧是比邻”,希望归隐后能与大自然亲近,与云山为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