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流水月娟娟,自放红林不记年。
六七里村黄犊雨,两三牧竖绿莎烟。
秋云半湿衣垂骭,野曲横吹笛在肩。
郁郁墓门遥指处,可还重上一丘眠。

归牧

石桥流水月娟娟,自放红林不记年。

六七里村黄犊雨,两三牧竖绿莎烟。

秋云半湿衣垂骭,野曲横吹笛在肩。

郁郁墓门遥指处,可还重上一丘眠。

【注解】:

(1)娟娟:明亮貌。

(2)红林:即枫林,因叶经霜变红而得名。

(3)六七里村黄犊雨:指雨中黄牛在村边行走的景象。六七里,泛指距离。

(4)两三牧竖:几个放牧的童子。

(5)绿莎烟:青草上的露水被风吹动而形成的烟雾,亦称“绿烟”。

(6)衣垂骭:衣襟下垂,即衣衫褴褛。

(7)野曲横吹笛在肩:指吹笛子的人在山路上行走时,笛声随风飘荡。

(8)墓门:墓地的门。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作。诗人从夜晚到清晨,以石桥、流水、明月等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之情。

首句“石桥流水月娟娟”,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夜景。石桥横跨溪流,月光如洗,显得格外明净。这里运用了“月”字来突出月光的皎洁和明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二句“自放红林不记年”,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曾经游历过的美丽红林的回忆。这里,“红林”可能是指那些经过霜染后变得鲜红的树林或灌木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接下来的三句“六七里村黄犊雨,两三牧竖绿莎烟”,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具体场景。黄犊在雨中行走,绿莎被雨水淋湿后形成烟雾,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生动感。

最后一句“郁郁墓门遥指处,可还重上一丘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的“墓门”可能是指家乡的墓地,而“重上一丘眠”则意味着诗人想要回到故乡,再次享受那份宁静和舒适。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