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能对诗中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赏析。本题中,“古戍”、“新城”是地点,“连山火”是自然现象,“笳”是古代乐器。“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之情。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答案】
译文:
古老的边镇,连绵起伏的群山间不时传来战地的号角声。
新筑的城镇,繁华热闹的都邑里响起了胡笳声。
大地上仍遍布着虎豹,四海之内还缺少桑麻。
天空高远,云雾缭绕,一片苍茫;江水茫茫,雪覆盖着沙滩。
荒野上梅树依然繁茂,偶尔还能看到两三朵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边塞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对边陲风光的喜爱之情。首联点出地点,“古戍”是边关,“连山火”是边塞常见的自然现象。颔联写边镇新城,“新城殷地笳”中的“殷”字,形容笳声震耳欲聋,表现了胡人强悍勇猛的特点,同时也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紧张气氛。颈联写边塞风光,“天迥云垂草”中的“天迥”指高远的天空,“云垂草”指天空云彩低垂覆盖着草丛,描绘出一幅壮阔的边塞图卷。尾联写边塞风光中的一抹亮丽之色——野梅。野梅虽经寒冬,但依然傲然挺立,不畏风雪,不惧严寒,象征着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报国之心。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