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凋谢不胜悲,棣萼相看两泪垂。
昭代联芳丹桂籍,终天恨抱蓼莪诗。
柏台花县承先志,凤诏龙光慰永思。
信道德门流庆远,义方端不负当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永感》。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 “椿萱凋谢不胜悲”:这里指的是父母的双亲,即“椿”(椿树)和“萱”(萱草)都老了。椿、萱在古代诗词中多用来象征父母,所以这里的凋谢是指父母年老体衰,作者感到无比悲痛。
- “棣萼相看两泪垂”:这里的“棣萼”指的是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两泪垂”则形容兄弟俩看到彼此衰老的样子,内心充满了悲伤之情,以至于泪水流淌下来。
- “昭代联芳丹桂籍”:这里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一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见君子,云胡不奭?”原意是用来形容君臣之间相见的喜悦之情。在这里,李洞用来形容自己与朋友相见时的喜悦心情,因为大家都是才华出众的人,因此被收录在《丹桂籍》,即《丹桂堂集》。
- “终天恨抱蓼莪诗”:这里的“终天”指的是一生,“恨抱”表示心中充满遗憾,“蓼莪诗”则是指《诗经·小雅·蓼莪》中的一首诗,原意是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在这里,李洞表达了自己一生都在怀念失去的亲人,无法释怀的遗憾。
- “柏台花县承先志”:柏台和花县都是古代官员的职位,这里借指李洞自己的官职。他继承先人的遗志,致力于为百姓谋福利。
- “凤诏龙光慰永思”:凤凰的诏令和龙的光彩都是祥瑞的象征,代表着皇帝的恩宠和祝福。这里的“永思”表示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 “信道德门流庆远”:这句话的意思是相信道德的力量能够流传很远,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长久地传承道德。
- “义方端不负当时”:这里的“义方”指的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当时”指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李洞在这里表示自己始终坚守着儒家的道德标准,没有辜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期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亲人怀念的诗歌。李洞通过对父母双亲的描写,展现了对亲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哀思。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见君子,云胡不来?”来形容与朋友相见的喜悦,以及因见到逝去亲人而产生的遗憾和痛苦。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继承先人遗志,致力于为百姓谋福利的决心和信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