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吾北两羁身,白下分携泪满巾。
书剑几年劳远道,干戈万里隔慈亲。
悠悠海岱浮云晚,渺渺湖湘碧草春。
何日得归茅屋去,会稽同作采樵人。

寄武昌舍弟忠

汝南吾北两羁身,白下分携泪满巾。

书剑几年劳远道,干戈万里隔慈亲。

悠悠海岱浮云晚,渺渺湖湘碧草春。

何日得归茅屋去,会稽同作采樵人。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汝南吾北两羁身” -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南北两地的困境和束缚感,使用“汝南”和“吾北”指代诗人的家乡和当前所在地,强调了地理上的分隔和内心的孤独。

  2. “白下分携泪满巾” - “白下”通常指南京,这里可能暗示诗人与弟弟的离别之地。通过“分携”和“泪满巾”,形象地描述了分别时的悲痛场景,泪水湿润了围巾,反映了情感的深度。

  3. “书剑几年劳远道” - “书剑”象征文人的学识和才能,而“远道”则指出旅途的艰辛。此句说明诗人为了追求学问和理想,不得不长途跋涉,展现了对知识和理想的不懈追求。

  4. “干戈万里隔慈亲” - “干戈”常用来比喻战争,而“慈亲”则指亲人。此句表达了因战乱导致与家人分离的苦楚,突出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伤害。

  5. “悠悠海岱浮云晚” - “海岱”泛指东海和泰山,这里可能是诗人对家乡的描写。而“浮云晚”则描绘了一种宁静或稍显寂寞的景象,与前文的紧张情绪形成对比。

  6. “渺渺湖湘碧草春” - “湖湘”是湖南的古称,而“碧草春”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南方春天景象中的愉悦心情,同时也隐含着对北方故土的思念。

  7. “何日得归茅屋去” -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回归简单生活的愿望。“茅屋”象征着简朴和安宁,而“何时”则增添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期盼。

  8. “会稽同作采樵人” - “会稽”为地名,常与古代的隐士文化关联。此句可能意味着诗人渴望与远方的弟弟一起,过上隐居的生活,从事简单的农耕活动。这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需求,更是精神层面的向往,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憧憬。

《寄武昌舍弟忠》不仅描绘了作者在异地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更通过对故乡和弟弟的深情描述,传递出一种对于传统亲情的珍视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