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大江谁所凿,岷山直下海门通。
乾坤元气长嘘吸,日夜沧波自混融。
巫峡雨沾神女佩,洞庭云接舜妃宫。
扁舟忆向匡庐过,月出猿啼访远公。
【注释】
题天衣长老孚竹潭所藏长江万里图:写诗人观赏一幅长江图的感想,并抒发了壮阔的胸襟。
岷山:在今四川西部。海门:古称蜀之西界为“岷峨”,东界为“海门”。即指岷山和长江交汇之处。
乾坤:指宇宙天地。元气:指天地之间的生气、生命力。长嘘吸:犹言吐纳呼吸。沧波:指江水。混融:混同融合。
巫峡:在今四川东部巫山县境内。神女:传说中的巫山神女。
洞庭:在今湖北北部。舜妃:娥皇、女英,相传为舜帝的两个妻子,尧时嫁给南巡的天子,死后葬于洞庭湖畔的二妃墓。
扁舟:小船。匡庐:庐山的别称(在江西星子县)。
月出猿啼:月亮升起时猿猴啼叫的景象。《后汉书·逸民传》载:“传说汉朝初年,有个叫严光的人隐居在会稽山阴,后来被光武帝召见他,他假装醉酒不肯去,于是乘着月光从山上下来,驾着扁舟来到江边,正赶上一个渔人驾着一只小船过来,就招呼他一起乘船而去。到了钱塘江边,渔人问严光为什么这样高兴,严光告诉他说:过去我与汉光武帝是朋友,现在他能够来找我,我很高兴。渔人听了非常惊奇。严光说:‘你看,月亮出来了,猿猴开始叫起来,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渔人说:‘你真是有道之士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作者当时任太常博士。此诗以赞美长江万里图开篇,继而写诗人观图的感受。首联描绘了岷山直下海门、江水滚滚而来的壮丽景象。颔联赞颂了长江气脉贯通、江水混同的气势,同时借巫峡的神女佩、洞庭的舜妃宫来衬托长江的浩渺和神奇。颈联想象了诗人泛舟长江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尾联则通过想象中自己乘坐扁舟拜访远公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全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