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光湖色渺西东,犀甲牙船几战攻。
回首封疆归一统,玉箫吹月过垂虹。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三月十一日过吴江桥
  • 这句描述了诗作者在特定日期(三月十一日)经过或游览了吴江的一座桥。这里的“吴江”通常指的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一带,而“桥”则特指某座具体的桥梁。
  1. 江光湖色渺西东
  • “江光湖色”指的是长江和太湖的景色,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所见之景的广阔和深远。“渺西东”意味着视野宽广,东西方向延伸,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疆域辽阔的感慨。
  1. 犀甲牙船几战攻
  • “犀甲”通常指的是用犀牛角制成的护甲,这里可能指的是坚固的船只或士兵的防护装备。“牙船”是古代的一种战舰,形状像牙齿,锋利且坚固。
  • “几战攻”暗示了多次战役或冲突,可能是为了争夺领土或保卫边疆而发生的激战。
  • 这个描述展示了战争的激烈和边防的重要性。
  1. 回首封疆归一统
  • “回首”表示回顾过去,“封疆”指的是国家的疆界或边境。“归一统”意味着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平统一的渴望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1. 玉箫吹月过垂虹
  • “玉箫”是一种乐器,通常与优雅、清冷的氛围相联系。“吹月”则是演奏音乐的场景,月亮成为音乐的背景。
  • “垂虹桥”是苏州著名的桥梁,以其优美的设计和历史悠久而知名。
  • 这句描绘了一场在月光下举行的音乐会,桥作为场景的一部分,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

译文

三月十一日我走过吴江的桥,
江水湖光辽阔似无边。
昔日边关战事频繁进攻,
如今回首看祖国已统归一。
玉笛声中吹出清冷月光,
我行走过那美丽的垂虹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的观察和感受。第一句设定了时间(三月十一日),地点(吴江桥),并简述了周围环境的特征(江水湖色)。第二句引入战事的元素(犀甲牙船几战攻),反映了当时边疆紧张的军事状态。第三句转向和平的主题(回首封疆归一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喜悦和对和平的向往。最后的两句(玉箫吹月过垂虹)则以音乐和美丽的景象来平衡前文的战争氛围,传达了一种文人墨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赞颂。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历史、地理、军事和艺术等多个元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