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蕃启吴甸,弊政咸更张。
谓兹三边戍,节制须才良。
夏公称国士,龙剑飞寒霜。
遂膺副枢命,总戎向山阳。
山阳控南北,淮泗驰其旁。
向来用武地,平芜连大荒。
于焉分斧钺,誓欲清边疆。
㩀鞍一踊跃,带甲俱慨慷。
野战列步骑,舟师精且强。
为王敌所忾,在处招流亡。
均田给牛耒,肆耕淮海乡。
坐令狐兔窟,化作禾黍场。
兵农既足食,境内称小康。
兴学属髦俊,出兵诛陆梁。
匡济谅有在,可以绥四方。
江枫照落日,马首行离觞。
明朝度天堑,载旆风扬扬。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理解其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作答。

“分韵送夏副枢”一句是全诗的开头,点明了写作目的,也引出了诗人的赠别之情。第二句“弊政咸更张”,说明诗人要为百姓做点什么;第三四句“谓兹三边戍,节制须才良”表明要改革边防军务,让有才能的人去统领军队;第五六句“遂膺副枢命”,说明诗人被委任重任,将前往山阳;第七八句“山阳控南北,淮泗驰其旁。向来用武地,平芜连大荒。于焉分斧钺,誓欲清边疆”,写山阳地处战略要地,且地势平坦,可以作为屯田之地,诗人决心在这里进行屯田,并誓言平定边疆。第九—十句“㩀鞍一踊跃,带甲俱慨慷。野战列步骑,舟师精且强。为王敌所忾,在处招流亡。均田给牛耒,肆耕淮海乡。”写将士们奋勇作战,收复失地的决心和豪情。第十一—十二句“兵农既足食,境内称小康。兴学属髦俊,出兵诛陆梁。匡济谅有在,可以绥四方。”写诗人治理国家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学校,选拔有才智的年轻人担任官职;对外征讨叛乱之寇;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最后两句“江枫照落日,马首行离觞。明朝度天堑,载旆风扬扬。”写诗人与友人告别时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答案】

雄蕃启吴甸,弊政咸更张。谓兹三边戍,节制须才良。夏公称国士,龙剑飞寒霜。遂膺副枢命,总戎向山阳。山阳控南北,淮泗驰其旁。向来用武地,平芜连大荒。

于焉分斧钺,誓欲清边疆。㩀鞍一踊跃,带甲俱慨慷。野战列步骑,舟师精且强。为王敌所忾,在处招流亡。均田给牛耒,肆耕淮海乡。坐令狐兔窟,化作禾黍场。

境内称小康。兴学属髦俊,出兵诛陆梁。匡济谅有在,可以绥四方。江枫照落日,马首行离觞。明朝度天堑,载旆风扬扬。(赏析见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