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孰无志,常恐时难逢。
隐士抱令德,显将树奇功。
顾已何拙讷,薄游向吴中。
山阳既□□,淮淝亦从戎。
遄归五湖澨,沦薄大江东。
钟阜宏帝宅,英俊集群公。
南冠幸成贷,短褐愿归农。
缪与曲台议,披云睹飞龙。
龙光烛宇宙,幽滞庶昭融。
忽祗齐甸役,河山方复重。
去乡日益远,怀亲心转忡。
徒劳倚闾望,书札难可通。
秦淮何浩浩,行子无留踪。
驱车出关去,仰睇冥飞鸿。
鸿飞不可驾,策马临北风。
【译文】
人生谁没有壮志,常恐时运不逢。
隐士怀抱美德,显要之人建立奇功。
自己何其笨拙,漂泊在吴中之地。
山阳已经沦陷,淮淝亦参与战争。
匆忙返回五湖之滨,沦于大江之边。
钟阜是皇帝的宅院,英俊之士聚集为公。
南冠幸得成贷,愿脱去破旧之衣归农。
我与曲台议论,披云睹飞龙。
龙光照耀宇宙,幽滞庶几昭融。
忽然受命齐地劳役,河山方复重。
离开家乡日益遥远,怀亲心转增忡忧。
徒劳倚闾望乡,书信难以通达。
秦淮浩渺无边际,行子无留踪影。
驱车出关而去,抬头仰眺冥鸿飞鸿。
鸿鹄高飞不可驾御,策马临北风。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诗人自金陵(今南京)出发,经润州(今江苏镇江)、苏州、常州等地,至齐州(今山东济南)。途中经过许多地方,曾写下一些描写沿途风景和个人感受的诗歌。此篇是其中的第二首。
全诗以抒情为主,兼有叙事和议论。诗人在诗中抒发了离别家乡的哀痛和对家乡故国的怀念之情。
“人生孰无志,常恐时难逢。”诗人首先指出人生总有志向,但常担忧时运不顺。这两句是说人生总该有个追求,但常常担心不能遇到良缘。
“隐士抱令德,显将树奇功。”诗人接着写到隐居之士怀抱美德,显赫之人建立奇功。这是说隐士和显赫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成就和贡献。
“顾已何拙讷,薄游向吴中。”接下来诗人说到自己很笨拙,所以四处漂泊,到吴中去游玩。这是说自己的才能有限,所以才四处流浪。
“山阳既□□,淮淝亦从戎。”“山阳”指今安徽淮南一带;“淮淝”指今河南淮北和安徽西部一带。这两句诗人写到山阳已经沦陷了,淮淝也参与了战争。这是说现在的形势已经很危险了。
“倏忽齐甸役,河山方复重。”“倏忽”是很快的意思;“齐甸”即齐州一带。这几句诗写到很快就要参加齐州一带的劳役,而河山又重新遭受兵祸。这是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去乡日益远,怀亲心转忡。”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亲人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这几句诗人写到自己离家越来越远,而对亲人的思念却越来越深重。
“徒劳倚闾望,书札难可通。”“闾”指里门;“倚闾望”指盼望着归来。这几句诗写到自己虽然盼望着回家,但是信却无法送达。这是说现在通信不便,不能传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秦淮何浩浩,行子无留踪。”诗人想到秦淮河浩浩荡荡,而行者却没有留下痕迹。这两句诗人写到秦淮河浩浩荡荡,而行者却没有留下痕迹。这是说现在的战乱使得人们无处容身。
“驱车出关去,仰睇冥飞鸿。”“冥飞鸿”指飞鸿,即雁。这几句诗写到自己驱车出了关去,仰望空中的雁群,感叹它们的自由和无拘无束。这是说现在的战乱使得人们没有了自由和安宁的生活。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和对战争的痛苦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