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穆袁公,绩德耆年。
德绩之徵,徵德于天。
袁公徵德,是身一廛。
袁公一廛,皓鬓周还。
维是一廛,袁公是便。
乃强袁公,踧踖日边,华发实研。
上林鹳鸾,瀛沿朝烟。
冲彼朝烟,舆徒是联。
舆徒是联,冲上林烟。
听上林歌,歌卷阿篇。
圣人载歌,被是五弦。

【注释】

  1. 于穆赠袁少司徒也:在赞美袁少司徒(即袁可立)的诗。
  2. 三十年显仕:三十年里,袁可立一直担任显要官职。
  3. 敝廛一庐:破旧的房屋和简陋的住所。
  4. 于穆袁公:对袁可立的尊称。
  5. 绩德耆年:功绩显著,德行崇高。
  6. 征德于天:德行昭著,如天上的星辰般照耀四方。
  7. 是身一廛:只有一间房子。
  8. 皓鬓周还:满头白发,形容年事已高。
  9. 维是一廛:这间房子,指代袁可立的住所。
  10. 便:方便,便利。
  11. 踧踖日边:形容恭敬谨慎的样子,站在宫殿门前不敢进去。
  12. 上林:《汉书·王褒传》记载,武帝曾作《上林赋》,以写上林苑之盛。此诗用典,指宫廷中的豪华建筑和生活。
  13. 朝烟:《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扬雄在武帝面前作《子虚赋》,武帝大为欣赏,说:“朕初视若腐鼠耳,它时复诊之,自觉其骨轻毛丰,似非今世所有。”此指皇帝的威风与权力。
  14. 舆徒:随从官员。
  15. 联:接连不断。
  16. 冲上林烟:形容气势磅礴,声势浩大。
  17. 听上林歌:倾听朝廷上的歌舞音乐。
  18. 卷阿篇:指《诗经·小雅·卷阿》中的一首诗歌,歌颂舜帝的功德。
  19. 被五弦:弹奏《五弦琴》。
    【赏析】
    本诗是一篇颂扬袁可立功德的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敬意。
    首句“于穆赠袁少司徒也”,开宗明义,点明了主题。“于穆”一词,出自《尚书·尧典》,意为庄严、肃穆,用以赞颂人,显得庄重而神圣。袁可立,作为一代名将和忠良之臣,自然值得人们如此尊敬地称呼。紧接着,诗人描绘了袁可立的生平事迹,“三十载显仕犹敝廛一庐”,短短八个字,既展示了他的才华横溢,也透露出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于穆袁公,绩德耆年”,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品德高尚和年龄的长者,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丰满。接下来的四句诗,是对袁可立德行的具体描述。“德绩之徵,徵德于天”表明他的德行已经得到了上天的认可;“袁公徵德,是身一廛”则具体描绘了他简朴的生活状态;“乃强袁公,踧踖日边,华发实研”则是对他勤勉工作、不辞劳苦的形象描写;“上林鹳鸾,瀛沿朝烟”则展现了他所处的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华。通过这些具体的描绘,诗人向读者展示了袁可立这一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
    诗人转向对“上林赋”的引用。“冲彼朝烟,舆徒是联”,描绘了宫廷内热闹非凡的景象;“上林歌,歌卷阿篇”则是对宫廷歌舞场面的具体描绘;“圣人载歌,被是五弦”则是对演奏《五弦琴》的场景进行生动刻画,让人仿佛置身其间。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华,更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袁可立的崇敬之情。
    最后两句“乃强袁公,踧踖日边,华发实研”则再次强调了袁可立的谦逊与忠诚。整首诗以颂扬袁可立的功德为主题,通过对其生平事迹的具体描绘和对“上林赋”的艺术引用,展现了一个既威严又谦逊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感,又有艺术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