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车言迈,遹指蜀都。
载此德车,御史大夫。
大夫入蜀,两膏苏枯。(一章)
德车言迈,遹指蜀中。
洽蜀先哲,粤有文翁。
大夫入蜀,振文翁之风。(二章)
蜀昔先哲,亦有武侯。
亦有张咏,嗣德前脩。
亦有菊坡,振世名流。
大夫入蜀,先辙是由。(三章)

诗句

  1. 德车言迈,遹指蜀都。
    【注释】“德”指的是德行或道德,“车”象征权威和力量,这里指代德高望重的官员。“言迈”表示说话的气势宏大、言辞雄壮。“遹指”意为指向、针对。“蜀都”指的是当时的四川首府成都。

  2. 载此德车,御史大夫。
    【注释】“载此德车”意味着拥有这样一位有德的官员,“御史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负责监察事务。

  3. 大夫入蜀,两膏苏枯。
    【注释】“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滋润、培养。“苏枯”意味着让枯萎的东西重新焕发生机。这句话表达了大夫进入四川后,对当地的文化、人才进行了大力的培养和振兴。

  4. 德车言迈,遹指蜀中。
    【注释】“德车言迈”与前句相同,强调了德高望重的官员的到来。“遹指蜀中”则是指这位官员的目标或方向。

  5. 洽蜀先哲,粤有文翁。
    【注释】“洽”意为广泛交流、融合。“文翁”即文翁,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教育家,以教化民众著称。这句话表明这位官员致力于与当地贤达的交流,引进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6. 大夫入蜀,振文翁之风。
    【注释】“振”意味着振兴、复兴。“风”在这里指的是风尚、风气。这句话表达了这位官员通过自己的行动,振兴了当地的教育和学术风气。

  7. 蜀昔先哲,亦有武侯。
    【注释】“武侯”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智勇双全而闻名。这句话反映了该官员也继承了历史上蜀地的智者们的遗风。

  8. 亦有张咏,嗣德前脩。
    【注释】“张咏”是唐朝的一位宰相,以其清廉和政治智慧而著称。这句话表明这位官员也效仿了历史上那些德政前修的人物。

  9. 亦有菊坡,振世名流。
    【注释】“菊坡”指的是著名的文人聚集之地,可能指苏州。这里的“振世名流”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

译文

  1. 吴中丞镇蜀三章
    德高望重的官员来到四川,他的言辞如同骏马般奔腾。他肩负的使命是对蜀地的文化进行滋养。

  2. 德车言迈,遹指蜀都。
    携带着这份深厚的道德力量,这位御史大夫正式踏上前往成都的征途。

  3. 载此德车,御史大夫。
    承载着这股高尚的道德力量,这位御史大夫将开始他在四川的治理工作。

  4. 大夫入蜀,两膏苏枯。(一章)
    随着这位御史大夫的到来,四川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枯萎的花朵重新开放。

  5. 德车言迈,遹指蜀中。
    带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这位官员的目光投向了四川的每一个角落。

  6. 洽蜀先哲,粤有文翁。
    他积极与当地贤达交流,引入先进的文化和知识,使得四川的教育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7. 大夫入蜀,振文翁之风。
    他的行动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四川的文坛,唤醒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8. 蜀昔先哲,亦有武侯。
    他不仅继承了蜀地先贤们的智慧和精神,还发扬光大了诸葛亮的治国理念。

  9. 亦有张咏,嗣德前脩。
    他像唐朝的张咏一样,以清廉的政治形象和卓越的治理能力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10. 亦有菊坡,振世名流。
    在苏州这一文学名胜之地,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官员来到四川后的一系列影响和变化。从引入先进的文化到振兴当地的教育资源,再到继承和发展历史上的优秀传统,这位官员的行动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让人仿佛亲历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文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