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山相似,舟移曲不妨。
回看京口尽,落照下丹阳。

【注释】

  1. 杂兴:即随兴所至的即兴之作。
  2. 京口:指今江苏南京,古称建康,为南朝都城,在镇江北,长江北岸。丹阳:今属江苏,在长江南岸。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一一六七年)。作者自江州(今江西九江)移官江东转运副使兼提点刑狱公事。这首诗是作者在舟中游览镇江时所作。前两句写行舟所见景色:两岸山色相似而曲折绵延,船儿移动也无妨。后两句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名城,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
    “两岸山相似”一联,写行舟所见之景。“两岸”二字写出了江水的宽阔,以及船只行驶在江面上的情景。“山相似”三字,则写出了两岸山色的相像,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心情的闲适、恬静。“舟移曲不妨”一句,既写出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欣赏,又暗含着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理想境界的追寻。
    第二联写诗人在游赏过程中产生的感慨。“京口尽”,京口是三国时的东吴旧都,现在已变成了一座普通的小镇;“丹阳”,则是今天的镇江市。诗人站在船上,回望过去,只见江水流到尽头,一片荒凉;落日余晖照耀下,江面上的丹阳城影,更显得破败不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感受。
    此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富有哲理意味。全诗通过描写山水、历史遗迹等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感悟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学的特色,如注重表现情感、追求意境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