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四朝遗,清风三十载。
一秉南渡铨,期月遂得罪。
既遭党人摈,还嗟国事殆。
虏至阖城奔,公也入城待。
所耻临难免,庶无见危悔。
衣冠殉家庙,十日颜不改。
忠义及仆夫,哀歌动横海。
谁谓伯道孤,神明故长在!
《哀江南·其一》是明代诗人钱澄之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悲惨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诗题:《哀江南·其一》
- 诗题解析:《哀江南》是一首充满悲壮和感慨的诗作。“其一”指的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通常用来表示这是一系列篇章中的第一篇。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南明王朝的覆灭及其过程中的个人经历。
- 诗句:太宰四朝遗,清风三十载。
- 词语解释:
- 太宰:古代官职之一,指高级官员。
- 四朝遗:指经历了四个朝代的遗民。
- 清风:此处形容清高的品格或风格。
- 诗意解读:诗人自比为一个经历过四个朝代变迁的遗民,他的品德像清风一样高洁。这里的“清风”象征着诗人不随波逐流、保持个人独立和清高品质的精神。
- 诗句:一秉南渡铨,期月遂得罪。
- 词语解释:
- 秉:执掌,掌握。
- 南渡铨:这里可能是指南明政权中的选拔制度或科举考试,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
- 期月: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 诗意解读:诗人在南明政权中执掌了重要职务,但仅仅一个月后就被罢免或惩处。这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对权力的快速更迭。
- 诗句:既遭党人摈,还嗟国事殆。
- 词语解释:
- 党人:指反对朝廷的人。
- 摈:排斥,排除在外。
- 诗意解读:诗人被排斥出政治集团,同时感叹国家的前途岌岌可危。这表明了作者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 诗句:虏至阖城奔,公也入城待。
- 词语解释:
- 虏: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 阖城:全城,整个城市。
- 诗意解读:当外族入侵时,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混乱之中。诗人作为政府官员,不得不参与防守,这种无力回天的局面反映了当时政府的无能和人民的困境。
- 诗句:所耻临难免,庶无见危悔。
- 词语解释:
- 耻:羞愧。
- 临难:面临灾难。
- 诗意解读:诗人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耻辱,但他希望在面对危机时没有后悔。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责任和担当的坚持,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放弃自己的信念。
- 诗句:衣冠殉家庙,十日颜不改。
- 词语解释:
- 衣冠:指穿着正式服装。
- 殉:牺牲。
- 诗意解读:尽管国家处于危亡之际,诗人仍然选择以身殉职,保护家族的荣誉和尊严。这显示了他对家族荣誉和责任感的重视,即使面临生死抉择,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 诗句:忠义及仆夫,哀歌动横海。
- 词语解释:
- 及:及于,涉及。
- 仆夫:仆人,这里指士兵。
- 诗意解读:忠诚和义气不仅仅体现在统治者身上,同样也体现在普通的士兵和仆人身上。他们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国家的哀思和忠诚,这种情感的力量能够感动远方的人。
- 诗句:谁谓伯道孤,神明故长在!
- 词语解释:
- 伯道:指伯道子西,春秋时期楚国大夫。
- 孤:孤独,这里指孤立无援。
- 诗意解读:诗人在这里用伯道子西的典故来比喻自己在国家危难时刻仍坚持正义的行为。他相信正义和信仰会像神明一样长久存在,不会被时代的变迁所动摇。
《哀江南·其一》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深厚哲理和历史感悟的杰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以及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