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公薄仕宦,闭户天伦笃。
介弟振南金,令子森昆玉。
桃李遍江城,文章化风俗。
狄氛一朝狂,名德苦见辱。
仗节哲人先,象贤清白续。
宁为芝兰摧,不同萧艾蓐。
阖户以成仁,孤忠向谁告!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当时诗人正在江淮一带。诗中追叙了侯公、介弟、令子、桃李、文章、狄氛、节义等,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回忆侯公早年任官时与天伦之乐,后两句写其子孙有才德,能光大家风;中间四句写自己虽在江东,但桃李遍江城,文章化风俗,并感叹狄人一旦狂妄,则名德受辱;最后六句表达自己宁愿为正义而牺牲,也不做萧艾那样卑劣之事的壮志豪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高远开阔,风格刚健清新。

“哀江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前四句写侯公当年宦游,后四句写侯公子孙有贤德,能光宗耀祖。首句写侯公年轻时曾担任官职,但因薄命早逝,未能建功立业。次句写他虽然已不在人间,但其家族却仍然和睦相处,亲眷关系密切。第三句描写他的子孙们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第四句则通过桃李满江城、文章化风俗的意象,表达了侯公子孙在社会上所起的巨大作用。

“狄氛一朝狂”,这句中的“狄氛”指的是安史之乱后的混乱局面。“一朝”指的是突然之间,这里暗示着侯公家族遭受了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一句描绘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不安,同时也暗示了侯公家族的命运也因此而变得岌岌可危。

“名德苦见辱”,这里的“名德”指的是侯公家族的声誉和德行,而“见辱”则意味着这些声誉和德行受到了损害。这一句表达了对于侯公家族遭受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哀悼。

“仗节哲人先”,“节”指的是节气、骨气,这里借指节操或气节。“哲人先”则是说有节操的人能够先于众人得到庇护。这句诗赞扬了那些有气节、有道德的人能够在危难时刻站出来,为正义而奋斗的精神风貌。

“象贤清白续”,这里的“象贤”指的是效法贤德之人,而“清白续”则是指继续保持清白无瑕的品质。这句诗赞美了那些能够继承侯公遗愿,继续发扬光大家族美德的人。

“宁为芝兰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屈服于邪恶势力的决心。其中,“芝兰”指的是两种植物,分别是灵芝草和兰花,它们象征着美好和高尚的品质。而“摧”则表示破坏、摧毁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受到伤害或毁灭。这句诗寓意着诗人宁愿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和尊严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意屈服于邪恶势力的压迫。

“不同萧艾蓐”,这里的“萧艾”指的是萧瑟、萧条的草木,它们代表着衰败和荒凉的景象。而“蓐”则是指草席、垫褥,这里用来比喻被压制的状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像萧艾那样被无情地践踏和毁灭,而是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尊严。

“阖户以成仁”,这句诗描述了侯公家族后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态度和行为。他们选择了闭门不出,以此来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里的“阖户”意味着关闭门户,象征着隔绝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而“成仁”则是指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里的“仁”可以理解为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这句诗传达出侯公家族后代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孤忠向谁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侯公家族后人行为的深深关切和担忧。诗人深知他们的孤立无援处境,因此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忧虑之情。这里的“孤忠”指的是孤立无援的忠诚之心,而“告”则是指倾诉、诉说的意思。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侯公家族后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他们未来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侯公家族后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不同品质和行为进行描述和评价,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同时,通过对侯公家族后人遭遇的描绘和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信仰和尊严的追求以及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