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同枝鸟,猋如浮尘散。
何意天涯身,与子复同难!
念我掌中娇,对面相糜烂。
咫尺不得救,空使肝肠断。
馀命锋刃残,分飞互零乱。
我寻闽峤烟,子矫越水翰。
冉冉孤云行,杳杳子规唤。
相望不相闻,因风发长叹!
【赏析】
《寄孙克咸 其一(甲申、乙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他的堂弟李克咸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写于公元84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时李商隐在长沙任幕职,而堂弟李克咸则在闽中为官,两人虽相隔遥远,但却情投意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只能以书信来表达彼此的思念和关切。
首句“夙昔同枝鸟”,起笔即写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夙昔”指过去,“同枝”指的是同一个家族,“鸟”在这里代指兄弟二人。李商隐与堂弟李克咸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他们就像同枝上的鸟儿一样,相互依偎、共同成长。这句诗不仅描绘出了两人童年时的亲密关系,也表达了他们对彼此深厚的信任和依赖。
第二句“猋如浮尘散”,则是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猋”是指疾风,“浮尘”则形容其飘忽不定。整句话的意思是,尽管疾风骤起,但两人的情谊却如同飘浮的尘埃一般,虽然瞬间被吹散,但终究不会消失。这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亲密关系,也表达了他们对彼此深深的眷恋。
好景不长,第三句“何意天涯身,与子复同难!”却揭示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天涯”表示距离遥远,“身”在这里代指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李商隐突然意识到,他与堂弟身处天涯,命运多舛,他们的处境都十分艰难。这句诗不仅揭示了他们面临的困境,也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同情和担忧。
诗人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第四句“念我掌中娇,对面相糜烂。”则是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助。“掌中娇”代指自己的女儿,“糜烂”则形容她被伤害的样子。整句话的意思是,李商隐在思念着自己的女儿,她就像一朵娇花一样被伤害,而他却无能为力。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也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人又转回到对堂弟的思念之情。第五句“咫尺不得救,空使肝肠断”则表达了他对堂弟的深深牵挂和担忧。“咫尺不得救”意味着他虽然想要伸出援手,但却又无法接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受苦受难。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堂弟的同情和忧虑,也展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六句“馀命锋刃残,分飞互零乱”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他们的悲剧命运。“馀命”表示剩余的生命,“锋刃残”则形容他们的命运已经走到了尽头。整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种种不幸的原因,他们的余生都注定要遭受痛苦的折磨,命运也让他们分崩离析。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表达了对他们无尽的同情和哀悼。
第七、八句“我寻闽峤烟,子矫越水翰”,则转向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闽峤”是指福建省的山岭,“越水”则是指浙江省的河流。整句话的意思是,李商隐希望能够找到一处可以避世的地方,而堂弟则希望能够摆脱困境,过上安定的生活。这句话既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也展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冉冉孤云行,杳杳子规唤”则是进一步描绘出他们的孤独和无助。“冉冉”表示缓慢移动的样子,“子规唤”则形容一种凄凉的声音。整句话的意思是,李商隐像一只孤零零的云朵一样在天空中缓缓移动,而堂弟则像是远处传来的子规声声呼唤,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对李商隐与堂弟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各自的生活经历。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成功地传达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与无助,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