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已过半夜偏长,愁人不眠独在床。
寒鸡拥翰不肯叫,老鸱得气山头啸。
山头有虎伺人行,伥鬼骑虎学鸡鸣。
鸡在墙根鼓两翅,欲鸣不鸣时未至。
村南村北闻犬喧,鸡未三唱勿出门。
窗前山鬼太无赖,低头树下学人拜。
遥遥古寺打钟声,一声一拜声声惊。
鸡鸣一声天下白,千状万态从此灭。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鸡鸣的诗,通过描绘一幅鸡鸣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冬已过半夜偏长,愁人不眠独在床。”描述了冬夜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感。这里的“愁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而“不眠独在床”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寒鸡拥翰不肯叫,老鸱得气山头啸。”这两句描述了鸡和鸱的形象和动作。寒鸡因为寒冷而不愿意叫唤,而老鸱则因为兴奋而在空中呼啸。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神奇。
“山头有虎伺人行,伥鬼骑虎学鸡鸣。”这两句则引入了新的元素——伥鬼和虎。伥鬼是古代传说中被老虎吃掉的人的灵魂,而这里则用它来比喻那些在黑暗中徘徊的人。而老虎则象征着危险和机遇,它们在山头伺机而行。
“鸡在墙根鼓两翅,欲鸣不鸣时未至。”这两句描述了鸡的动作和状态。鸡在墙角鼓起翅膀,似乎准备要叫,但又因为某种原因而未能发声。这里的“欲鸣不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村南村北闻犬喧,鸡未三唱勿出门。”这两句描述了乡村的生活场景。狗吠声此起彼伏,鸡还没有开始啼唱,人们就不应该急着出门。这里的“村南村北”、“三唱”都暗示了乡村的生活节奏慢且平静。
整首诗以“鸡鸣”为线索,通过对鸡鸣这一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人也借此寓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