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传邸诏到山扃,信是乘舆驻朗宁。
愁绝浔州江路断,致身那得奋飞翎!

”`

谁传邸诏到山扃,信是乘舆驻朗宁。

愁绝浔州江路断,致身那得奋飞翎!

注释:谁将诏书传到了深山之中?确实是天子的车驾停在了朗宁之地。因为路途被阻断,我的抱负如何才能实现呢?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通过“谁传邸诏”和“信是乘舆”来描绘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氛,仿佛在说有重要的使命或命令从京城传到了一个偏远的深山之中。这里的“邸诏”可能是指朝廷的命令或者诏书之类的重要文书。接着,诗人用“信是乘舆”进一步强调了这个消息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乘舆通常指皇帝的车驾,意味着这是一件关乎国家大事的重要消息。

接下来的“愁绝浔州江路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消息所带来的忧虑和不安。这里的“浔州江路”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与消息来源地之间的交通要道——浔州江上的水路。由于道路被阻断,诗人感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无法实现,心中充满了忧愁和绝望。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政治局势不稳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忧虑。

最后两句“致身那得奋飞翎!”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未来命运的感慨。在这里,“致身”可以理解为获得官职或地位,“奋飞翎”则可能指的是展开翅膀飞翔,比喻追求远大的志向和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诗人觉得自己无法实现这个梦想。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叹息,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特殊时期所经历的挫折和困惑,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人民内心的焦虑与不安。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的时光。

钱澄之(1612-1692),字幼光,号陶庵,又号铁琴居士,浙江慈溪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明朝灭亡和清朝建立的历史变迁,晚年归隐乡间,潜心研究学问。钱澄之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经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他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意蕴深远著称于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