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惊逢断雁行,乱离相抱共存亡。
先公旅榇淹蛮土,令弟麻衣带贼伤!
左衽最怜吴地客,南冠犹恋汉家装。
幸逢正统宁宜去,且辍忧时痛哭章!
【注释】
沙县:今福建省沙县。断雁行:指战乱中离散的雁群,这里比喻被流离的人民。先公:指诗人的祖父。旅榇:随葬的灵柩。淹:滞留。左衽:古代吴地居民穿交领的衣服,即左衽。南冠:古代戴乌纱帽的人称为“南冠”,这里指汉族人,因为吴地沦陷后,衣冠南渡。宁宜去:指正统之年,应该离开此地。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诗人在福建沙县目睹了战争的惨状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悲壮。
首联写沙县战乱,人们相依为命。“沙县”点明地点,“惊逢断雁行”形容战乱中民众四散逃奔的情景,用“断雁行”比喻离散的人很多,“惊逢”二字则表现了诗人对这一切的惊异和担忧。
颔联写诗人祖父随军流亡至沙县,而自己却因战乱而留在当地。“旅榇”指随葬的灵柩,“淹蛮土”表示在蛮荒之地滞留,无法返回故里。“令弟”指自己的弟弟,“麻衣带贼伤”说明弟弟在战争中受伤。
颈联写吴地的客人们在战争后仍然留恋故国,怀念家乡,而汉族人则依然保持传统的服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吴地客人们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汉族人的怀念之情。
尾联写国家处于混乱之中,应该尽快结束这种局面,而自己也应该暂时忍耐悲痛的情绪。“正始”指正统之年,诗人希望国家能够早日恢复稳定。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将暂时忍受悲伤,为国家的安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