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烟初散解朝衣,白舫苍梧去不违。
抗疏未蒙明主放,避谗先许直臣归!
忧时计笑书生过,去国人怜谏草稀!
似我合随梅尉隐,伏波山下订渔矶。
《送吴青闻给谏解官西上(戊子)》是明末清初诗人钱澄之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炉烟初散解朝衣,白舫苍梧去不违。
抗疏未蒙明主放,避谗先许直臣归!
忧时计笑书生过,去国人怜谏草稀!
似我合随梅尉隐,伏波山下订渔矶。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详细翻译和赏析:
首句:“炉烟初散解朝衣,白舫苍梧去不违。” 这两句描述了吴青闻给谏离开朝廷的场景。清晨时分,炉中的烟雾刚刚散去,他整理好朝服准备离去。白色的船在苍翠的梧桐树下缓缓驶去,没有偏离方向。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画面,展现了给谏离别时的从容与安详。
第二、三句:“抗疏未蒙明主放,避谗先许直臣归!” 表达了吴青闻因直言进谏而被忽视,未能得到君主的认可;但他为了避害,先行辞去官职,选择了归乡。这两句反映了吴青闻的忠诚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政治环境的深刻理解。
第四、五句:“忧时计笑书生过,去国人怜谏草稀!” 通过“忧时”和“去国”两个关键词,展现了吴青闻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认为书生们往往过于理想化地看待问题,而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同时,他也意识到谏书虽多,但真正能被采纳的却很少,因此感到惋惜。
第六、七句:“似我合随梅尉隐,伏波山下订渔矶。” 最后两句,诗人设想了自己与梅尉隐居的生活,并提到了伏波山下的渔矶。这里的伏波山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点,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安宁与美好。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泊。
《送吴青闻给谏解官西上》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吴青闻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祝福,也传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述,更是对时代风云的记录和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