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辇路费春锄,江、楚遥遥望属车。
岂有千官怀去就,翻劳万乘久踌躇。
朱提喜赐儒生对,黄帕传看边吏书。
廷议半年长不决,澶渊亲诏已全虚!

无题其二 丙戌

山深辇路费春锄,江、楚遥遥望属车。
岂有千官怀去就,翻劳万乘久踌躇。
朱提喜赐儒生对,黄帕传看边吏书。
廷议半年长不决,澶渊亲诏已全虚!

注释:

  1. 山深辇路费春锄:深山之中的辇道被春天的锄地工作所覆盖,意味着山路漫长且不易通行。
  2. 江、楚遥遥望属车:长江与楚国之地远远可见朝廷的属车驶过,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敬仰之情。
  3. 岂有千官怀去就:难道有成千上万的官员会因为个人的意愿而离开吗?这里的“去就”指进退取舍。
  4. 翻劳万乘久踌躇:反而让皇帝(万乘之尊)在决策上犹豫不决,久久不能决断。
  5. 朱提喜赐儒生对:朱提地区(今贵州遵义一带)赐予了儒生们礼物和对话的机会。
  6. 黄帕传看边吏书:边陲地区的官吏递送着黄色的文书给朝廷的使者查阅,反映了边疆的紧张关系。
  7. 廷议半年长不决:朝廷的大臣们经过半年的讨论仍未能做出决定。
  8. 澶渊亲诏已全虚:澶渊战役的胜利诏书已经被证明是虚构的,暗示战争的虚假性和历史的讽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朝廷上的遭遇以及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表达了对朝廷决策迟疑和历史虚假的不满。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朱提”、“边吏”,以及对“去就”等概念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整体上,此诗展现了李商隐对政治局势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联系的深刻认识。通过对朝廷政治的批判与反思,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责任感,使整首诗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