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魂未定,挟策更从军。
影去鹓鸾队,声迷鹅鹳群。
旌旗山雾避,铙吹海神闻。
聚米谈兵夜,边才合让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描述了诗人在入关时的情景。
我们来看第一句:“入关魂未定,挟策更从军”。这里的“入关”指的是诗人进入关口,也就是进入中原地区。而“魂未定”则表示诗人对进入中原后的局势还不确定。因此,这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是否能够适应中原的生活还持有怀疑态度。
我们看到第二句:“挟策更从军,影去鹓鸾队,声迷鹅鹳群”。这里的“挟策”意味着携带书卷,也就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去从军,而“鸳鸾队”和“鹅鹳群”则是形容军中的官员和将领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虽然携带书卷,但是并没有被选为军队中的官员或将领,反而像是离开了朝廷中的官员队伍一样。同时,诗人的声音在军中也难以被听到,就像是被海神听见一样。
第三句:“旌旗山雾避,铙吹海神闻”。这里的“旌旗山雾避”描述的是诗人在军中看到的景象,即山间的雾气中飘扬着军队的旗帜,而“铙吹海神闻”则是指诗人的声音在海上也能被海神听见。这里可能是在暗示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在战争中却得不到重用。
第四句:“聚米谈兵夜,边才合让君”。这里的“聚米谈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纸上谈兵,也就是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实践。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只会谈论军事理论而不能真正参与战争的人。而“边才合让君”则是说诗人认为自己的才能应该被君主所重视,而不是被其他没有实际能力的人所取代。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入关后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是否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疑虑,以及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而不注重实践的人的不满情绪。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军中的景象以及自己在军中的表现,展现了他对战争的真实感受和对英雄人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