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古刹游,相对人如旧。
竹色堕虚檐,松风响清昼。
杰构凌天梯,飞泉决云窦。
谈禅向鸟窠,听潮六时候。
地远梦亦清,寥寥忘宇宙。
钟磬深夜闻,月明在孤岫。
【赏析】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诗人时年五十六岁。
首句起笔不凡。“重寻古刹游”,即指诗人上一年秋天重访鹰窠顶的事迹。“相对人如旧”,表明诗人与许长儒等友人虽久别重逢,但仍然如同从前一样亲密无间,彼此之间并无陌生之感。
颔联两句写景。“竹色堕虚檐”,“竹”是鹰窠顶一带的特色,“虚檐”是指僧人在寺中搭设的临时住所,也就是所谓禅房。“竹色”二字点出季节。“松风响清昼”,则点出时间。“松风”、“清昼”,都是鹰窠顶一带的景物,也是作者所熟悉的,所以一出现,就使人感到亲切而愉快。
颈联两句写登高所见。“杰构凌天梯”,形容佛塔之高;“飞泉决云窦”,状其势之壮。“杰构”、“飞泉”均属夸张,却更见其雄奇壮观。“凌天梯”是说佛塔高耸入云,直插霄汉;“决云窦”是说飞泉从高处泻下,水雾飘洒如云。“凌天梯”、“飞泉决云窦”,皆极言其险峻奇特。
尾联两句写僧房听钟。“谈禅向鸟窠”,“鸟窠”是鹰窠顶附近的一个山名。“六时候”,“六时”为古代计时法之一,相当于今天的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段时间。“谈禅向鸟窠”,即指与朋友一起在佛舍内谈禅论道。“听潮六时候”,说明诗人在佛舍听潮,直到傍晚。这一句是说自己在佛舍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地远梦亦清”,是说由于远离尘嚣,所以心地也变得清净了。“寥寥忘宇宙”,则说明诗人在佛舍中忘却了尘世的一切,心灵得到了极大的解脱和升华。
此诗以记游鹰窠顶为题,实为一首纪游诗。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饰;叙事清晰简练,层次分明。前半部分写重游的情景,后半部分写宿隐山的情形。全诗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读来朗朗上口,清新可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